投资的寒冬期,该怎样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似乎没有任何一个时刻比现在更迷茫。全球降息的大环境下,贵金属已经创了新高。国内的房价在“房住不炒”的政策下,已然被冻住了价格。3000点左右艰难攀爬的大盘指数,像是垂危病人的心跳,让投资客也心生疲倦。飞涨的猪肉价格也只是通胀的一个缩影,看着手头的票子,举着手上的筷子,不知该如何下口。

投资的寒冬期,该怎样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今年以来,普通的中低风险的理财利率,大概同比去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左右。而且,今年银行普遍没有高息的产品。尽管今年4月,9月有两波基金、股票的相对高点出现,但是因为上一轮2015年左右出现的牛市以及后面陆陆续续加仓的投资者,已经被套牢了一大波,所以参与者寥寥,大多数人还是采取谨慎观望的态度。

而与之相反的是,银行一出即抢光的大额存单和国债类产品,4%左右保本保息的3年,5年类产品,得到了大众的青睐。

在金融行业内有一个著名的三角形法则,即所有的资产都会具备自己的特性,但是在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中,一个资产最多拥有其中的两项特性。而在目前的态势下,显而易见大众更侧重考虑安全性,而适度放弃了流动性。

我有个远房叔叔,今年大概四十多岁,在证券公司从业。因为从业人员身份,他不能炒股,再加上工作忙碌,他的钱几乎都投资在房地产上。他名下有三套房子,月供将近5万。如今,他是十分发愁。往年金九银十的房地产上涨期,结果今年价格不涨也就罢了,他挂出去的二手房,连看房的人都没有。他现在很是纠结,卖吧,估计得降价,不卖吧,月供又吃不消。

如果房价不涨,其实投资就是亏损的,再加上租金收益低,资金成本却大。还有来自家庭父母、孩子方面日益增长的压力,我这个叔叔头发都愁白了一半。

据《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8)》显示,房产净值是我国家庭财富最主要组成,2017年占比达到66.4%。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过去十年如果投资大宗商品一直持有,累计只能得到30%的回报,投资债券有51%的回报,投资股票有57%的回报,而投资房地产能够获得265%的回报。

但是,随着今年10月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改革,货币政策基本形成了对房地产领域收水、对非房地产领域放水的结构性宽松格局。单边上涨预期不再,这或许意味着,金融资源和居民资产或迎来再分配。

投资的寒冬期,该怎样守住自己的钱袋子

其实,从中长期来看,经济转型、利率下行,都有利于金融资产价格上涨,甚至可以说现在是最适合配置投资底仓的时候,因为目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像股票啊,基金啊这一类的资产价格都很低。

相对而言,明年会有更多的机会。随着贸易摩擦的缓和,外资流入,A股市场明年环境会好转,诸多影响A股的因素也在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目前全球性的利率持续走低,会使得有更多资金会回到股市。此外,明年将迎来5G应用的试水期,科技通信板块可能存在机会。

当然,在投资的寒冬期,在方向还不明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控风险,三思而后行。

其实,在诸多投资客身上不乏盲目跟风、追热点,投资高度集中等特点。这样很容易给自己带来损失。

诚然,在投资上足够理性是不现实的,但是,为了克服这一点,资产一定要做好组合配置。要有短期、中期、长期的配置,同时还要有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的配置,做到组合管理。

此外,还要多长个心眼,结合自身的生命周期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市场上的金融机构有很多,也有很多人在P2P上、在股权投资上踩雷了。

有一些销售机构在宣传时盲目夸大收益,盲目的保本,对投资者产生了误导。还有一些投资者对产品并不了解,包括投向、风险和流动性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选择了太多不适合自己的产品,最后出现了问题。

理财新规出台后,以前那种根据收益率选择产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加强投资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财素养,与时俱进,方能守好财,理好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