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比作秦桧二世,逝后谥号与桧相同,如此称呼为哪般?

纵观历史上的奸臣数不胜数,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当属南宋宰相秦桧,朱熹这样评价秦桧

"秦桧之罪所以上通于天,万死而不足以赎买"(《朱文公文集》),但在南宋有位骂名与秦桧相当的人物却没提到,他就是史弥远,也被后人比作秦桧二世。他又是如何得到如此称呼的呢,下面就不得不提及他的生平。

一、出身名门

史弥远于公元1164年生于明州鄞县,乃是孝宗朝重臣史浩第三子。相比于史弥远的骂名,其父史浩可以说是声名甚好,更是被授予太师一职,那么为何史弥远却走上了奸臣的道路呢。

后人比作秦桧二世,逝后谥号与桧相同,如此称呼为哪般?

虽然史浩位高权重,但史弥远并不是全然靠其父才入朝为官的,其二十四岁就进士及第,更是得到了当朝宰相的赏识,认为其必定能够大有作为。当朝皇帝宋宁宗更是非常赏识史弥远,让其作为太子的老师。如此按部就班顺风顺水走下去,史弥远必定是一方重臣,怎料史浩在公元1194年病逝,史弥远归乡服丧三年,丧满回朝后只得到一个八品官职,这让史弥远觉得自身没有得到重任,故刻苦钻研官场以期升官。

后人比作秦桧二世,逝后谥号与桧相同,如此称呼为哪般?

二、谋杀权臣

三年时间,史弥远已经升至三品官职,晋升过于迅速导致其野心在不断扩大。当时朝上韩侂胄手握实权,其更是为了稳固己的地位主张出兵北伐,大臣害怕强权不敢阻挠。开禧三年(1207)二月北伐失败,消息传回后朝上大臣惶惶不安,韩侂胄的威望严重下降,其派使者与金议和。金方要求拿韩侂胄的首级作为议和的筹码,被韩侂胄所推却。

后人比作秦桧二世,逝后谥号与桧相同,如此称呼为哪般?

史弥远却感到机会到来,决定秘密铲除韩侂胄,自己取而替之。史弥远先找上与韩侂胄有矛盾的杨皇后,当年杨皇后还是贵妃时宋宁宗想要立其为后,遭到韩侂胄阻拦,故杨皇后一直对韩侂胄怀恨在心。史弥远找到杨皇后的义兄杨次山,让其向皇后提出在面见宁宗时提议交出韩侂胄。又利用自己是太子老师一职,令当时仅为16岁的太子向宋宁宗入奏提议罢免韩侂胄。

后人比作秦桧二世,逝后谥号与桧相同,如此称呼为哪般?

皇后和太子全部劝说宋宁宗罢免韩侂胄,但宋宁宗却对其不予理睬。史弥远清楚想要通过正当途径除掉韩侂胄已是不太可能,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其与杨皇后假造宋宁宗的密旨除掉韩侂胄。史弥远将密旨拿给时任统帅的夏震,夏震见到密旨曰"君命也,震当效死"。开禧三年(1207)十一月韩侂胄被杀于玉津园。

史弥远见机行事,将朝上大权独揽于自己手上,自此专相十七年之久。

三、矫诏立帝

当年协助史弥远杀害韩侂胄的太子,于嘉定十三年(1220年)逝世。次年宋宁宗立赵竑为太子,而当时专政的史弥远了解到赵竑对其手握实权感到不满,于是准备潜谋废立。他找到宁宗的侄子赵昀照料,嘉定十七年(1224年)宁宗病逝,史弥远派人让赵昀先进宫,再召赵竑进宫。在朝上史弥远篡改宁宗遗旨为废除赵竑太子封为济王,立赵昀为太子,继承王位。自此史弥远完成太子的废立,赵昀继承皇位,是为宋理宗,史弥远此后又专权长达九年。

后人比作秦桧二世,逝后谥号与桧相同,如此称呼为哪般?

历史都具有其两面性,除以上提及史弥远也做出过让后世称赞之事。宋朝曾爆发"庆元党禁"一事,理学被定为"伪学",史弥远当政后,为其正名,在朝上起用理学派官员,扶持理学发展,提升理学地位。

后人比作秦桧二世,逝后谥号与桧相同,如此称呼为哪般?

(朱熹为理学派代表人物)

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逝,自此其独揽大权长达二十六年就此结束。宋理宗封其为卫王,谥号忠献,与秦桧相同,这并不完全是偶然,应是讨论谥号的官员认为其与秦桧相似。

当朝太学博士真德秀曾如此评价史弥远:"金人欲多岁币之数,而吾亦曰可增;金人欲得奸人(指韩侂胄)之首,而吾亦曰可与;至于往来之称谓、犒军之金帛,根括归朝流徙之民,承命惟谨,曾无留难。"

后人比作秦桧二世,逝后谥号与桧相同,如此称呼为哪般?

《宋史》在传中形容其"迨宁宗崩,废济王,非宁宗意。立理宗,又独相九年,擅权用事,专任俭壬。宋理宗德其立己之功,不思社稷大计,虽台谏言其奸恶,弗恤也。至于为何史弥远没有被列入奸臣榜中,可能是后世的史学家考虑到其提升理学地位一事,遂未编入其中。

历史的迷人之处就在于人物的善恶是非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评判标准。

参考资料

《宋史》

《朱文公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