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長痛批學生:不智、不勇、不仁

大學校長痛批學生:不智、不勇、不仁

(▲1937年7月,浙大師生冒雨參加杭州抗日救國市民大會。圖片來源:浙大檔案館)

文|沈諍

摘要:“事先已知三水危急而貿然前往,是為不智;臨危急又各鳥獸散,是為不勇;眼見同學落水而不視其至安全地點各自分跑,無惻隱之心,是為不仁。”

浙大一路西遷,一路艱辛,一路堅韌。在遵義湄潭、永興分校流傳著吃飯的“兩點經驗”:蜻蜓點水、逢六進一。所謂“蜻蜓點水”,是指一桌十人飯管夠,只有一菜一湯,還有一碟用來蘸菜的鹽水,每人每次蘸菜只能點到為止;所謂“逢六進一”,是指吃六口飯,才能吃一口菜。

竺可楨體察學生經濟困難,發起和組織工讀,設置獎學金,培植貧寒學生。學生很多來自戰區,沒有生活來源,希望勤工儉學。

他想出一個好辦法,自1937年12月1日起,每天出版500張《浙大日報》,“每張賣一分,給貧苦學生分發之,學生得2/3,校中得1/3。如全體賣去,則校中可得一元五角,學生得三元之數。如十人分任,則每人可得三角也。”(《竺可楨日記》,1937年12月2日)

1936年4月25日,他任校長當天,召集學生訓話的要點之一,就是公開宣示維護教育機會均等和社會公平。針對“大學費用負擔較大,貧寒好學青年,往往失去上進機會”的問題,宣佈“下年度起,擬設置公費生,全部免費。”很快制定配套辦法,例如入學考試更嚴格,審查家境情形合格,錄取以後,只要學業達到預定的優良標準,四年都免費。(竺可楨《初臨浙江大學時對學生的訓話要點》、《大學教育之主要方針》)

他也關愛工作人員。兒子竺安回憶,父親“一生和善親切,從沒有領導架子。”1961年除夕夜,71歲的竺可楨領著一家人去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聯歡會,一路上都沒有讓子女攙扶,卻親手攙扶竺家的保姆。因為保姆是小腳,竺可楨怕她摔跤。(強江海《父親竺可楨:愛得剛剛好》)

自1950年1月起在他身邊工作五年的警衛員樊記順回憶,竺可楨對秘書、司機、公務員和警衛員都非常關心。無論外出開會、參加宴會還是去看戲,總是先問大家吃過飯沒有;晚上開會時間晚,見到正在等候的司機和警衛,總是很客氣地說:“叫你們等久了,冷不冷?餓不餓?”;當時竺的秘書是一位女同志,身體弱、常暈車,竺出去開會寧肯自己作記錄,儘量不讓她跟出去;每逢過春節,竺總是給大家拜年,請大家吃飯,怕和他一塊吃飯拘束,就出錢讓大家聚餐。(樊記順《懷念竺可楨副院長》)

大學校長痛批學生:不智、不勇、不仁

(▲抗戰期間,浙大學生軍訓實彈演習現場。圖片來源:浙大檔案館)

當然,他不會一味地溺愛學生。浙大從泰和西遷至宜山,安排19個學生從水路押送同學們500件行李,因傳聞敵軍來而棄舟先走,導致一船行李全失。

竺可楨在全校的總理紀念週集會上痛批這些學生失責:“事先已知三水危急而貿然前往,是為不智;臨危急又各鳥獸散,是為不勇;眼見同學落水而不視其至安全地點各自分跑,無惻隱之心,是為不仁”;“此十九人乃你們所公推,是全體學生之樣本,十九個學生之不負責乃是全體學生之大辱,亦是全校教職〔員〕之奇恥。”(《竺可楨日記》,1938年11月14日。陳訓慈當天日記有類似記載)

學生言行有失,他不偏袒。西遷廣西宜山時,泰來飯店毆打電機系四年級學生許懋勳,宜山縣長斥責飯店主人並監禁四小時,浙大學生郭志嵩等仍不滿意。竺可楨勸導不滿的學生:“許之將碗打碎是起釁之原因,故以後學生應大家能自制,所謂‘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是也。”(《竺可楨日記》,1939年6月2日)

學生如有違道德或校規的行為,竺可楨毫不留情地批評和懲罰。例如,一批學生兩次為伙食費瑣事群毆,有學生鼻莖折且流血,他迅速召集胡剛復、蘇步青等6人,主持行政會議討論,決定嚴懲肇事學生,以肅校風:1名助教停職、1名研究生開除、2名四年級學生勒令退學、2名學生各記大小過各二次。(《竺可楨日記》,1944年2月19日、26日、27日、28日)

他獲悉同學中有無須貸金而申請貸金的情況,1940年12月2日,在總理紀念週集會上致詞,指責這行為“殊屬非是”。因為“國家在此經濟極度困難之際,猶訂有貸金辦法,誠屬殊典,吾人自應鄭重施用”;何況“為人以信實為先”,“貸金雖微,可以喻大,人之善惡,原僅習慣之差”,教育學生“養成一忠誠廉潔、重公帑公物、不自私自利之良好習慣”。(竺可楨《體念時艱安心求學》)

他反覆提醒學生注意修養禮貌,和鄉民融洽相處。“浙桂語音,本多隔閡,鄉民知識,又較低淺,易滋誤會。但如相遇以禮,爭端自難以啟”;“本校同學一向注重禮貌,但有少數同學於若干小處未加註意。須知禮貌一事,為做人一大要節”;“禮節為人生態度表現的一種,處世立身,都不可須臾忽視”。(竺可楨《對待鄉民要相遇以禮》、《參加公共事業與注重禮貌》、《要重視禮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