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执笔怎样才是正确的?「五字执笔法」才是执笔权威

《论书》云: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纵观无数书法名家,执笔方法都各有不同,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执笔是有法度的,也是必须严格去学习的。

学不好执笔,影响的是整个书法学习的路程,一旦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想要改正就十分困难了。

初学者学习执笔,要从执笔的基本法度开始学起。

那么什么样的执笔方法才是正确的呢?

书法的执笔怎样才是正确的?「五字执笔法」才是执笔权威

卫夫人书法执笔

当年王羲之师从卫夫人,学的就是执笔之法,而卫夫人也在《笔阵图》中详细讲述了执笔的方法。

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

真书也就是楷书,写楷书的时候,手指要距离笔头二寸左右,写行书草书的时候,要距离三寸左右。

一支毛笔的长短也不过十几厘米,写行草的时候,难道要握着笔杆的末端书写吗?

当然不是。

书法的执笔怎样才是正确的?「五字执笔法」才是执笔权威

《观笔法》

清朝的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曾论述说:

卫夫人真书,执笔去笔头二寸,此盖就汉尺言,汉尺二寸,仅今寸许。

也就是说,卫夫人所说的执笔之法,是根据汉代的尺度而言的,汉代的二寸,就是现在的一寸。

根据康有为的解释,楷书的执笔距离笔头一寸,行草书则是二寸,这种说法和现在的执笔方法已经十分相似了。

可以说,康有为在执笔之法上做出了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

但一寸也好,两寸也罢,书写行草相较于书写楷书,执笔总是要相对宽松一些的。

并且楷书的执笔要靠近笔头,太高的话,握笔发虚,不利于初学者去掌握笔法等技巧。

书法的执笔怎样才是正确的?「五字执笔法」才是执笔权威

执笔是书法学习的重要一环

在掌握好执笔的距离后,下一个环节就是执笔的松紧。

执笔过紧,就是手指和笔杆的较量了,这样执笔时会发抖啊,不利于书写。

同样的,执笔太松的话,笔杆都握不住,写字都费劲了。,

古人曾对执笔有着一个形象的比喻:「执笔如虎叼幼崽过山涧。」

如过叼的太紧,虎崽就被咬死了,叼的太松的话,就会掉落到山涧。

可见,执笔的不可太紧而不可太松,要掌握一个适当的度。

欧阳询所说的「急捉短搦」,是有度的紧。

苏轼所讲的「虚而宽」,也是有度的松。

这个度,就需要初学者在书法实践中去理解和体会。

书法的执笔怎样才是正确的?「五字执笔法」才是执笔权威

五字执笔法

关于执笔之法,目前来说,比较权威的是由二王传下来的「五字执笔法」。

五字指的是:「擫、押、钩、格、抵」,也就是五个手指在握笔中的位置。

擫:拇指的位置,以大指骨上节出力紧贴笔管内侧。押:食指的位置,与拇指的方向相反,从而相互控制。钩:中指的位置,以指节弯曲如钩来钩住笔管的外侧。格:无名指的位置,格挡之意,用力将中指钩向内的笔管挡住。抵:小指的位置,是在其他四指之后起到的辅助作用。

书法的执笔怎样才是正确的?「五字执笔法」才是执笔权威

启功先生的五字执笔

五字执笔法是目前公认的执笔方法,初学者学习执笔应该以次入门,更多的执笔方法,如单钩法,双钩法,应该在掌握了基本执笔方法之后,再去了解和学习的。

书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各位书友能够掌握学习书法的正确知识和技巧,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