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2020年3月,时任美国海军代理部长的托马斯·莫德利公开表示:在完成第四艘福特级航母“里斯·米勒”号的建造以后,美军就会停止航母的建造工作。也就是说,原本计划建造10艘的福特级航母,直接被砍掉了剩余6艘的建造计划。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美国海军削减6艘福特级航母的消息确实让人大跌眼镜。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上航母数量最多的国家,其航母吨位、性能、综合战斗力量都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而美国这些超级航母的设计建造,正是基于美国海军对航母在海权中霸主地位的深刻理解。二战期间的中途岛战役,美国航母一举扭转了美日在太平洋战场的攻防态势。二战结束后的50年代,尽管核武器的出现让美国一度对航母发展产生了迷茫,但在核武器打击水面舰艇的试验中,美国海军发现了航母强大的生存能力和由此带来的战略价值,马汉的制海论在核武器时代依然没有过时,而是继续主导了着美国海军的发展方向。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此后,美国开工建造了4艘8万吨级的福莱斯特级航母,并逐步发展了小鹰级、企业号、尼米兹级,直至最新型的福特级超级航母。美国海军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航母航空兵、宙斯盾水面舰艇和核潜艇三大作战体系支撑的美国海洋霸权格局,至今依然独步全球。

二战结束后,同样经历二战洗礼崛起的苏联军事力量发展迅猛,开始与美国争夺全球主导权。1959年,美国开始在核潜艇上部署北极星战略潜射核导弹,核战略对抗优势向美国倾斜。苏联为扭转不利态势,在古巴部署了中程战略核导弹,却引发了古巴导弹危机,并遭到美国海军封锁检查的极大羞辱。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随着苏联海军实力的进一步壮大,双方的争夺由西欧为主的大陆延伸到海洋。由于苏联地理位置的制约,海军水面舰艇难以顺利进入广袤的大洋,苏联水面舰艇的主要任务演化为掩护战略核潜艇出海到达发射阵位。由于岸基战斗机难以长时间持续掩护战略核潜艇安全,苏联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制定了平衡海军的战略构想,由此诞生了建造载机巡洋舰掩护战略核潜艇的设想,并计划建造4艘具备强大攻击能力又能搭载制空战斗机对抗北约反潜机的1143型航空母舰。但苏联航母的发展却也从此走向了歧途。

此时,美国海军为了把苏联航母发展进一步引向绝路,抛出了针对航母的战略忽悠计划。西方媒体开始大肆宣传苏联4万吨航母火力大大超越了美国8万吨航母,美国航母在苏联航母面前不堪一击,因此美国航母已经过时,应该向苏联学习,甚至要在前甲板加装重型武器系统。苏联当时的决策者为此乐不可支,自以为引领了航母发展方向,在此后的十余年间持续不断推进载机巡洋舰计划。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后来的十几年时间,苏联在雅克-38垂直起降战斗机项目上耗费时日,其载机巡洋舰计划依然进展缓慢,但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核航母队伍却迅速壮大。形势的演化终于令苏联海军看到了危机,虽然痛定思痛后准备发展大型航母,但僵硬的载机巡洋舰思维依旧根深蒂固,由此而来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依然保留着强大的反舰防空作战系统,只是增加了吨位,优化了起飞降落方式,对航母的理解总体上还是没有摆脱载机巡洋舰的窠臼。

美国海军继续将航母战略忽悠策略引向深入,退役海军专家撰写美国航母过时论,继续鼓吹苏联航母先进的滑跃起飞方式将引领航母发展方向,并得到美国海军高层的赞赏推崇。即便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也念念不忘对俄罗斯航母的扼杀,用尽各种手段威逼利诱最终彻底拆解了还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造船厂的乌里扬罗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我们现有的辽宁号航母前身瓦良格号,由于已经完工69%才有幸逃过一劫,但是美国却仍然迫使乌克兰炸掉了瓦良格号的动力舱室等关键部位,使之彻底成为一个空壳。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如今,俄罗斯的航母发展似乎已陷入绝境。普京十几年前放出豪言壮语:到2020年拥有5-6艘10万吨核动力航母,结果却只造出了各种航母模型,画饼充饥的满足俄罗斯海军对航母的渴望。作为继承苏联海军衣钵的俄罗斯海军,相信经过几十年的波折之后,对航母发展的理解早已脱胎换骨,但现实却令人无奈和绝望。由于能源价格低迷,俄罗斯经济增长缓慢,能够用于发展航母的经费杯水车薪,航母配套的研发、建造、舰载机、技术人员,以及航母配套产业链断裂等问题难以解决,如今的俄罗斯即便获得充足资金,也未必能在短期内恢复航母设计制造的整个产业链!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在这一切的背后,美国海军则掩嘴偷笑。遏制苏联航母发展的战略欺骗计划,在美国军方、智库、媒体们历经数十载的不懈努力之下,终于获得彻底胜利。如今,俄罗斯海军只能抱紧年迈多病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这棵独苗,维持大国海军仅存的一点尊严。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俄罗斯造船厂面临的经济和产业环境将更加恶化。未来,或许只有向中国购买航母才是俄罗斯海军航母计划的唯一出路,这不仅需要充足的硬通货,还需要有放下身段和骄傲的勇气。

非常有趣的是,就在几年前,中国的辽宁号航母服役之时,美国海军退役上将就发表长文,语重心长的表达对中国海军发展的支持和理解,并“热情”阐述了对中国海军航母发展方向的建议,大意是劝说中国不要重蹈美国覆辙。这位上将认为,自己在美国海军服役40年,深刻体会了超级核动力航母对美国海军发展的制约,从战略需求、经济性、生存力、核动力损害风险等各个方面分析,能够发现超级核动力航母已近黄昏,即将被新的需求和战争形态所淘汰。这位上将得出结论:中国航母最佳选择是常规动力的4-5万吨级航母,舰载机40-45架左右;同时,中国应该放弃弹射器,而滑跃起飞拦阻降落航母具备巨大优越性,甚至印度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才是未来航母的发展方向。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这篇文章不出意料的得到不少美国军事专家的大力吹捧,也有西方媒体进一步做出分析:4万吨级常规滑跃起飞航母需要舰员1000多人,远低于尼米兹级的5000人和福特级的4500人,可以节省大量人员支出;造价和全寿命成本不到现役10万吨航母的三分之一,同样的经费可以建造更多的航母,不仅可以分散灵活配置,还能让海军获得更多的舰载机,战斗力非但不会下降,反而会大幅度提升。美国战争学院的“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也发表《中国航母的困局》,详细分析中国发展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面临的巨大风险,包括资金不足、技术障碍、操作经验匮乏,而发展大型直通甲板的直升机航母,才是中国走出航母困局的唯一出路。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美国海军经过数十年的航母使用经验和战火洗礼,逐渐积累和发展了“全甲板攻击”理论。这个理论要求一艘航母的飞行甲板尽可能大,以搭载尽可能多的飞机,并能在最短时间里放飞尽可能多的攻击机群,从而最大限度发挥航母的打击力。“全甲板攻击”是美国海军航空兵最重要的作战理论,这个理论必然要求航母更大、更强、更具进攻性。

自从这套理论诞生以来,很快就成为美国海军航母发展的重要指导,美国海军甚至对之后出现的所谓“制海舰”等概念也不屑一顾,宁愿选择造价高昂的企业号航母,也不要同等造价下的16艘2万吨级制海舰。美国二战后服役的“中途岛”级航母排量6万吨,福莱斯特级航母8万吨,小鹰级航母8.3万吨,企业号9.4万吨;尼米兹级初期9.1万吨,中期9.7万吨,后期直接达到10.4万吨;目前的福特级甚至达到11.2万吨。美国航母满载排水量越造越大,攻击性越来越强,无不遵循和拓展了“全甲板攻击”这一核心理论。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回首美苏航母发展的成败得失,我们有理由对当前美国航母发展进程的“剧变”表示惊诧。仅仅因为中俄高超声速导弹威胁增大,就要放弃福特级航母建造,甚至转而选择4万吨级滑跃起飞航母,显然无法令人信服。

航母吨位的选择是大国海军发展战略的重要方向标。美国海军曾进行深入论证:在相同的预算下,以4万吨级、6万吨级、8万吨级、10万吨级四个级别航母进行比较,分别论证常规动力和核动力共8种航母的性价比,最终还是选择了最高端的10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该论证的结论是:两艘4万吨级航母全寿命费用超过一艘8万吨级航母50%以上,攻击力只是一艘8万吨级的80%;而1艘6万吨级核航母对比1艘10万吨级核航母,全寿命费用可以降低20%,作战能力下降一半;2艘6万吨级核航母才能完成一艘10万吨核航母任务,全寿命费用费用增加60%;而1艘10万吨级核航母就可以为水面编队提供严密的保护,并且可以搭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而6万吨级核航母则难以装载固定翼反潜巡逻机,只能用反潜直升机代替。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实际上,中国航母未来发展规划早已经清晰。按照媒体的普遍说法:第一步是购买瓦良格改造成训练航母,训练储备未来航母的骨干力量,摸索航母使用经验,完善航母作训大纲,并且在其基础上建造一艘国产型号,现在看来已经很好的完成了第一步目标;第二步是建造弹射起飞的常规航母,搭载舰载预警机和电子战飞机,并预留装载反潜巡逻机和加油机的能力,进一步完善航母的攻防体系,这一步处在实施过程的初期阶段,预计5年后全部成为现实。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根据媒体报道,正在建造的第二艘国产航母满载排水量大约8-8.5万吨,装有三条电磁弹射器,可载60-64架舰载机,其中歼-15弹射型战斗机40架,歼-15电子战型4架,空警-600预警机4架,直-20或直-18反潜直升机6-8架,直-20搜救直升机4-6架,运输直升机2架,总共约60-64架。目前,电战型歼-15已经试飞,空警-600预警机的研制进度和003航母交付海军的时间基本同步,而其它各型战机、直升机也都已小批量交付海军试飞论证。也就是说,003航母配套的舰载机除预警机外,都已基本完成。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从现有装备来看,中国航母编队需要配置万吨级055驱逐舰用于防空指挥,052D驱逐舰则是海上多面手,054A暂时承担反潜任务,093B和095攻击核潜艇负责水下攻防,5万吨级901型快速综合补给舰伴随补给,因此003航母一旦交付海军,很快就可以形成完整强大的航母战斗群。003服役后,中国海军水面舰艇编队将拥有完善的制空、对舰、对地、反潜、电子战等综合作战能力,可以不依靠岸基航空兵支援实施独立作战,虽然还达不到美国海军尼米兹级航母+F-35C的作战能力,但力压法国戴高乐级航母轻而易举;如果换装16-24架隐身四代战斗机,即便是全部装载44架F/A-18E/F战斗机的尼米兹航母也无法抗衡。要知道,法国和英国航母根本就没有充足的预警、加油、电子战和反潜能力。

在8万吨级常规航母建成1~2艘以后,中国海军肯定会坚定迈向第三步,也就是与美国航母对标的10万吨级超级核航母,并持续进行改进完善,逐步取代所有常规航母。几年前,曾有港媒报道了中国航母发展的048计划,该计划显示中国在2049年之前,将拥有10艘航母,到那时估计现有的2艘滑跃航母都已退役,服役的航母阵容大致是:2艘老旧的常规航母发挥最后的余热,即将被2艘新型核动力航母替代,8艘10万吨级核航母成为海军中坚力量。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海军官兵的励精图治、不懈努力,如今的中国海军已成长为世界级海上力量。海军的发展壮大,当然离不开广大海军官兵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努力、科研攻关,但实际上,海军决策者和科研机构也在持续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冲破海上强国用阴谋、阳谋布下的重重迷雾。

80年代,中国开始学习和探索航母技术,此时的中国国力有限,西方媒体高调宣扬航母费用高昂,试图从心理上吓阻中国发展航母的决心。90年代,中国开始设立航母舰长班,美国海军学界认为航母为主的海军力量正走向衰落,精确制导武器和武库导弹舰才是未来的海洋霸主。

进入21世纪,眼见中国航母发展计划已走上正途,西方又开始鼓噪中国航母威胁论,妄图给尚在襁褓的中国航母招来世人的非议。辽宁号改装期间,美国人却又主动请缨,声称可以帮助中国建造航母。如今,中国的003航母已在路上,美国海军精英们似乎感觉到无计可施,又抛出消息,认为在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声速武器打击下大型航母难以生存,因此放弃6艘福特级航母建造。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看起来,美国精英们一直好为人师,将教导中国发展航母作为自己的不懈追求。只不过,美国这个主动的“教员”,并没有比上世纪忽悠苏联时提高多少。从现实来看,美国的“张良计”似乎对中国的“过墙梯”无可奈何。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海军自然深刻理解马汉海权理论的精髓所在。放弃了6艘福特航母,或将意味着放弃了海权,也就放弃了海上霸主的特殊地位。这对于美国而言,显然是无法接受的。

武器发展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二战中的航母没有因俯冲轰炸机的致命打击走向衰落,二战后核武器的发展也没有使航母发展走向式微,如今反舰弹道导弹和超声速武器的发展,就能令航母走向衰落?我们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科学技术的螺旋式进步,令“矛”和“盾”此消彼长、纠缠不休。面对新生代的进攻性武器,航母或许会发生诸多的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变化只会进一步完善其攻防性能,提高适应新型战争的能力,而不是令航母消亡。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上尚无其他武器能够取代航母,在远洋深处提供制空制海权,而这正是超级核动力航母和先进舰载机的强项。

美国海军要想维持海上霸主地位,就必然要保持以超级核航母为核心的庞大水面力量,且不容许其他国家染指超级核航母。按照美国海军的观点,中国超级核航母是对其海洋霸权的挑战;而中国海军则认为,超级核航母是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有效工具。

从航母无用论到削减6艘福特级,看美国战略误导下的中国航母发展

无论是意识形态的分歧,还是国家利益的碰撞,美国对中国海军发展的担忧和遏制或难以避免;而中国海军基于国家利益,也一定会坚定走向超级核航母的发展道路。从国家经济、政治和科技、军事力量数十年来的对比演化,我们似乎已经清楚地看到未来的趋势。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善良的希望,中美能够保持良性竞争和依赖共存的关系,尽管这对于中国而言有些奢望,而对美国而言却又有些可怕。但大势到来的时候,又有谁又能挡得住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