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保險真的有債務隔離功能嗎?

最近又有客戶跟小文談起了保險作為一種很好用的金融工具,是不是有債務隔離功能。小文覺得這方面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在很多不專業的顧問口中,彷彿買了保險就能完全把債務隔離掉,當一個獨立的不受干預的財產存在了,這作用感覺比信託還要厲害,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你的保險真的有債務隔離功能嗎?


1


保險是有債務隔離功能,但這個功能的產生是取決於怎樣操作和運用的。


這裡先舉一個在保險金融圈很常用的案例


李雷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的老闆,有一個賢淑的家庭主婦老婆,還育有一兒一女,家境豐厚。和普通民營企業家一樣,表面的風光的同時也伴隨著債款,李雷家庭實際欠銀行2000萬的貸款。


本來美滿幸福的家庭突然遇到了變故,李雷因為突發性心臟病去世了。銀行在對其債務追討的過程中,發現李雷公司和家庭資產加起來是不能完全抵扣欠下的債務,只值700萬,還剩1300萬的債務無法收回。這時銀行發現李雷自己有一份1000萬保額的人壽保單,那麼問題來了,這1000萬的人壽保單理賠出來後,是能和債務隔離出來成為獨立資產呢?還是最終會被銀行作為抵債資產來償還呢?


這完全取決於受益人的設定,具體分三種情況。


1,沒有設定受益人。如果人壽保單沒有設定受益人,那麼理賠出來的錢就會成為個人的遺產了,這性質其實和公司和家庭的資產沒有區別的,保險金會直接被銀行用來抵債。


2,受益人是媽媽。由於這2000萬是家庭的債務,雖然保險金在賠付出來前會一直受法律保護不會被凍結,但一旦保險金到了媽媽賬戶成為媽媽的財產時,銀行是可以馬上凍結這部分的資產來償還剩下的夫妻家庭債務。


3,受益人是兒女。由於兒女還沒滿18歲,所以他們的財產是由他們的監護人來保管的。這時候保險金賠付出來後雖然也是直接會到媽媽的賬戶,可以給媽媽支配和使用,但因為這保險金的所有權並不是媽媽,所以銀行並不能用凍結這保險金來償還其債務。

這時候保險的債務隔離功能才得以呈現,爸爸才真正留了一筆錢給家人。


這才是保險可以作為財務隔離功能的實際操作和運用。


2


然後另外一個問題來了,除了人壽保險這功能外,一些人在生存時會用到的保險,例如重疾,醫療等也有這個作用嗎?


現在用另外一個例子給大家說明一下吧。


李雷因為公司經營不善倒閉了,欠下了銀行2000萬,最終變成了失信被執行人。李雷早就預料到會因為大環境的改變導致生意萎縮而無法還錢,所以很有風險意識的李雷在有能力的時候給自己配備了一系列重疾,醫療保險。


為了避免保險財產也被凍結,他十分聰明地用女兒作為持有人,自己作為受保人來備置了保障(因為持有人是女兒,這保單資產的所有權是女兒)。天有不測風雲,李雷突然中風了,這已經屬於重疾範疇了。如果重疾保險金賠付出來後錢會不會受債務影響呢?


這時候就要看你配置的是哪個地區的保險了。


  • 配置的是內地的保險。中國法律對保險金的利益是以受保人為主,從2012年後配置的保險,只要受保人滿了18歲,無論是重疾,住院醫療,還是意外,賠付出來的錢都只能進入受保人的賬戶。但由於這例子中受保人李雷已經滿了18歲,所以無論持有人是誰,保險金是需要爸爸的賬戶才能入賬,一旦錢進入賬戶,這時候作為失信被執行人的資產就很容易被凍結抵債了。


  • 配置的是境外的保險。境外的保險如香港保險等,是以保單持有人為主。無論受保人是誰,持有人是對這份保單有絕對擁有權的。這樣的好處是能真正把這部分的資產隔離出來。像這個案件中,爸爸因為患了重疾而賠付出來的保險金,是直接進入女兒的賬戶,這樣就可以避免了失信被執行人的救命錢被凍結抵債了。


當然本來境外保單因為屬於境外資產的緣故,所以本身就有一定的債務隔離作用了。


保險是有債務隔離的功能,但從這些案例可以看出,不同的配置和不同的運用能發揮出的隔離功能是有很大的區別的,這也是為什麼保險的最重要的永遠不是產品,而是條款和服務跟進的專業顧問的原因。


不過實際運用還是需要根據每個人和家庭的情況而定的,詳情可以諮詢專業的保險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