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智學網,江陰市第一中學打造個性化學習新模式

近幾年,在新課程背景下,江陰市第一中學著力探索人人成才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尋找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成才之路成為了學校的辦學思路。自2016年起,依託科大訊飛智學網的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和個性化學習手冊,江陰一中打造了利用大數據分析學情併為每個學生生成個性化學習方案的完整閉環。

減負增效,精準分析

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打破傳統經驗

在江陰一中,每次考試後用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查看學情分析報告、開展個性化課後輔導已經成為了老師們的教學常規。以2018年8月到2019年1月為例,江陰一中已經通過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完成測驗近200次,考情分析超過40萬次。

借力智學網,江陰市第一中學打造個性化學習新模式

江陰一中數學老師鬱中華正在使用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

作為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的直接使用者和受益者,數學老師鬱中華感受頗深。“它切實解決了我們的教學痛點,老師要知道什麼?老師要知道學生的學情,要知道整個班級的薄弱環節在哪裡,細分到每個學生需要加強哪些方面。”如何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成為了江陰一中老師們遇到的難題,而以前更多憑經驗判斷的信息,如今通過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都能找到答案。

“從整體來說,每道題的班級得分率、年級得分率、哪道題的得分率最低,大數據都能進行準確分析,考後講評時錯誤率高的題目優先講解,錯誤率低的針對性講解,教學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從學生個體來說,系統建立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檔案,老師可以詳細瞭解每位學生的學情,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比如說對於學優生,哪些知識點吃不飽?我可以從哪些方面對他進行拓展?而對於學困生來說,薄弱知識點在哪裡?我可以推送哪些題目幫助他精準提升?系統都展示的清清楚楚。”

另一方面,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將老師從繁重的手動組卷、改卷、統分等重複性勞動中解放出來,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教學反思、教研備課和學生輔導中去。“這大大提升了老師的教學效率,以前老師花在批改上的時間可能要幾個小時,現在只要幾分鐘。”

這一切的背後有賴於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技術支持,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已經實現了英文作文智能批改,並在江陰一中得到全面應用。同時,老師可以選擇多種組卷方式,系統自動排版,命題組卷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

智能推題,個性作業

個性化學習手冊實現“千人千面”

位於江陰一中尚學樓的大數據個性化學習服務中心是學生們課後最常去的地方之一,每次考試後,試卷都會在這裡批閱掃描、數據分析,最終形成針對每位學生獨一無二的個性化學習手冊。

高二(1)班的學生匡翼每次考試之後都會使用個性化學習手冊,“最近一次的考試結果並不是很理想,那麼在我拿到個性化學習手冊之後,上面詳細記錄了我的考試錯題和錯誤原因分析,並且推送相關的變式題,這樣反覆練習幾次之後,以前不太熟悉的題型就能更加了解。”

借力智學網,江陰市第一中學打造個性化學習新模式

江陰一中高二(1)班學生匡翼

而在以前,匡翼也有一本手寫的錯題本,她笑道:“自己做錯題本不僅費時費力,而且不像個性化學習手冊這樣條理清晰,錯題記錄、原因分析、拓展訓練,一目瞭然。”

這樣的例子在江陰一中並非個例,目前學校近2000名學生都在使用個性化學習手冊,而在每次考試後,每位學生拿到的手冊都不一樣,真正做到了學習上的“千人千面”。

這是因為在每一本個性化學習手冊的背後,是大數據的精準分析和診斷,定位到每個學生的薄弱知識點,並基於人工智能的推薦引擎提供精準的個性化學習資源,錯題舉一反三,學生及時鞏固,“個性化學習手冊讓個性化學習真正落到了實處。” 江陰一中副校長陳友寶如是說。

截至目前,個性化學習手冊已經為全國200多萬學生提供了8000多萬份個性化作業,有效解決了5.4億道錯題,使學生日均作業時長比之前縮短了近1個小時。

江陰一中副校長陳友寶表示:“個性化學習手冊不等同於錯題本,個性化學習的優點就是讓學習路徑化、可視化,用產品記錄學生的成長,用題型告訴學生你的潛力在哪裡。個性化學習手冊讓個性化走進我們的教育,讓我們看到教育生態的豐富性,引領學校老師的成長,引領學校教育的成長。”

據瞭解,江陰一中在個性化教育領域的探索,已經吸引了包括常熟市教育局、宜興教育考察團、南京高淳湖濱高級中學、啟東市匯龍中學、震川中學學科團隊等考察交流,以點帶面,輻射區域,江陰一中的個性化應用必將為江蘇省智慧教育注入一股新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