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傳說一箭定京城之4:校軍場人山人海,徐達拉弓射響箭

今天我們繼續講老北京傳說故事——一箭定京城,這是明朝永樂年間的傳說。這期開始我會著意多用一些老北京歇後語。老北京土語和歇後語是老北京話的一個組成部分,說話中適當使用歇後語,不但言簡意賅,而且比成語更加幽默!歇後語不但表現了老北京語言的多樣性,而且也反映了窮苦年代老北京人樂觀向上的精神風貌。

很多歇後語在老北京流傳了幾百年了,當然,清朝滿族人是東北過來的,有些歇後語是東北就產生了的。我小時候,歇後語基本上是老北京人日常說話張口就來的,可是現在年輕人說話,基本上聽不到歇後語了。我覺得這是件挺遺憾的事兒,所以在聊老北京傳說的時候加一些歇後語,希望大家可以藉此多瞭解一些歇後語,並且推廣普及。

比如說,我說朱棣誇劉伯溫計策好,用了一句:“小車不拉——推(忒)好了!”小車是指人工推的兩個軲轆手推車,不是推著走,就是拉著走。前半句“小車不拉”,不拉就是推著走,所以後半句就是“推(忒)好了”。這句歇後語是用來誇這個人辦了一件很好的事兒。

有些歇後語如果不解釋,恐怕相當多的人不能理解。比如說,徐達射箭,射這隻響箭不緊不慢、不停飛,我就要用一句歇後語:“竹板弓——一個勁兒”。什麼意思呢?清朝滿族人由東北過來,非常善於射箭,而且善於製造弓箭,他們管弓的彈射力叫勁兒。弓用竹板兒作弓胎,為了增加彈射力,就在竹板胎的裡邊,鑲襯上水牛角。水牛角鑲的層數越多、越厚,弓的勁兒就越大。一般來講,滿族人把弓的力量分為10個等級,弓裡邊沒鑲水牛角,彈射力最差就叫一力或者叫一個勁兒。“竹板弓——一個勁兒”,本身歇後語的內容是說竹板弓沒有勁兒,但是使用的時候,說的不是它勁兒小,是形容有不停頓的力量,卯足了勁兒。

老北京傳說一箭定京城之4:校軍場人山人海,徐達拉弓射響箭

民國時期的南京明故宮之東華門。

言歸正傳,上期結尾說到,明成祖朱棣在朝廷宣佈,第二天要在校軍場通過射箭來決定新國都的位置。

第二天辰時剛過,大臣們陸續來到校軍場。一看這個校軍場,那叫“山後的核桃——滿仁(人)兒!”人都滿了。徐達老將軍換了一件嶄新的大紅戰袍,騎了一匹能征慣戰的高頭大馬,身後背一把明太祖朱元璋御賜的寶雕弓,雄赳赳、氣昂昂來到了校軍場。

當初跟劉伯溫去北京的30位士兵也都吃飽了飯,喂好了馬,帶足了乾糧,在校軍場的出口處等候著。大家知道這回是苦差事,甚至說是要了命的差事。這回也是“上墳的羊——豁出去了”。

這時候有個人沒上校軍場來——老軍師劉伯溫,他怎麼沒來呢?他正把自己關在家裡做法呢!但見屋中香菸繚繞,劉伯溫身披戰袍,披頭散髮,手持一把七星寶劍,口中唸唸有詞。他知道,成敗在此一舉,絕不能出什麼閃失。按照曾經學習過的奇門遁甲,就開始練上了。

有個人比劉伯溫還要緊張。誰呀?還用說嗎?朱棣皇上。皇上的心情還不單是緊張,而且忐忑不安,心裡頭就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肚子裡頭像裝了二十五隻小耗子——百爪撓心。為什麼?因為他對劉伯溫這招兒心裡沒底,從來沒聽說過這種怪招。雖然說老軍師跟隨先帝那會兒,多次使用各種神通,從來也沒失誤過,可是終究和這回不一樣。這回他做法就能讓一支箭飛出2000多里地去?這聽著都懸!萬一這箭飛出幾里地、十里八里的,出城沒多遠就掉下來了,那戲不就砸了嗎?遷都這事兒就泡湯了,按現在的話說,那不就“瞎菜米蓋兒”了嗎?

朱棣心裡就一個勁兒嘀咕,可是眼瞅著校軍場裡面那麼多人,午時三刻也就要到了,朱棣高聲說道:“眾位大臣、將士們聽著,昨天在朝中,滿朝文武大臣與朕確定了遷都的大事,新國都的地址交由徐達老將軍來決定。等我下達放箭的軍令之後,徐老將軍會射出一支響箭,這箭落之處,就是新國都的位置。我已經安排了30名軍士騎馬跟隨響箭,一旦落地,不可移動,必須稟報朝廷。今天請各位大臣來校軍場,做個見證,如果有誰是騎馬來的,可以和軍士們一起去尋找箭的下落。”

按現在說,見證奇蹟的時候到了。皇上話音未落,校軍場裡面凡是騎馬來的人,紛紛搬鞍認凳,都要作追箭的準備。聽皇上這麼一說,有些人擔心怕有人做手腳,明明箭落下來了,再接著往遠了射,誰都不願意把國都遷離南京,都想跟著箭去看一看究竟落在哪裡。

這時,只見一名侍衛雙手託舉著一支響箭,來到徐達馬前。徐達接箭在手,雙腳一磕馬刺,這匹馬就來到了校軍場的中央。徐達風采不減當年,但見他左手持弓,右手舉箭,端坐馬上對四周環顧了一圈,然後把這響箭搭在弓弦上,弓拉開如滿月一般,說時遲那時快,只聽“嗡”一聲響,這支箭有如流星,恰似閃電,直照著北方就射出去。

老北京傳說一箭定京城之4:校軍場人山人海,徐達拉弓射響箭

1870年代南京鼓樓。

校軍場上騎馬來的人爭先恐後往北邊趕。30名士兵不用說了,更是衝在前頭。這說來也奇怪,這支箭出了校軍場之後,嗡嗡響著往北飛,忽高忽低、忽左忽右,速度也不太快,可就是不往下掉。

這支箭能飛多遠?朱棣的擔心會變成事實嗎?下期繼續聊!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作者 趙振華

編輯:周文麗 楊麗娟

流程編輯:王夢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