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神經再生修復方法的最新進展

周圍神經損傷的外科治療仍然是臨床的主要挑戰之一。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完善的顯微外科治療方案能夠保證完全恢復神經功能。決定恢復成功率的因素包括損傷的嚴重程度,例如擠壓或完全橫斷,以及初始損傷與重建之間的時間間隔。但是,對於數字化神經病變,其恢復時間非常短,通過估計兩點辨別感覺來進行感覺恢復的臨床評估是一種既定方法,其結果可以直接轉移到病變神經的功能上。因此,數字化神經病變也代表了新型仿生周圍神經移植物臨床研究的理想方向。

來自德國漢諾威醫學院的Kirsten Haastert-Talini團隊認為,在嚴重的周圍神經損傷的情況下,當軸突以及三層結締組織都沒有保留時,恢復完整的功能和軸突再生仍然是主要挑戰。儘管顯微外科治療策略取得了進展,但目前的修復方法均無法保證完全康復。當設計三維仿生神經導管時,更復雜的嘗試會更好地模仿神經結構和組件,但這取決於所用的材料。新水凝膠製造技術可能會克服基於水凝膠的周圍神經再生的弊端,具有吸引和整合內生生長因子產生細胞的能力。然而,幹細胞療法可能更具吸引力,因為例如皮膚來源的幹細胞的獲取是微創。

文章在《中國神經再生研究(英文版)》雜誌2020年8 月8 期發表。

文章來源:Dietzmeyer N, Förthmann M, Grothe C, Haastert-Talini K (2020) Modification of tubular chitosan-based peripheral nerve implants: applications for simple or more complex approaches. Neural Regen Res 15(8):1421-1431.
doi:10.4103/1673-5374.2716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