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都:开发公益性岗位稳就业促脱贫


刘马个是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马营镇马营村的村民,近段时间以来,他每天除了干自家农活,还负责清扫、搬运本村产生的生活垃圾。“虽然每天累一点,但生活更有保障了。”刘马个说。刘马个家中80岁的老母亲常年患病,离不了人,为了照顾母亲,刘马个没法外出打工,只能靠他一个劳动力种点中药材维持生计。

2013年,刘马个被识别为建档立卡户,2016年,村上给他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环卫保洁员,每天负责乡村环境卫生清扫,每年固定有6000元的薪酬。目前,依靠着保洁员岗位、中药材种植,刘马个顺利脱了贫。据悉,仅马营镇马营村就有包括道路管护员、环保清洁员、预警监测员在内的公益性岗位10人和生态护林员7人。

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是陇南市武都区全力推进就业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在武都,像刘马个这样得益于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实现就近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贫困户还有许多。

近年来,陇南市武都区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不断拓宽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加快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步伐。武都区紧紧围绕民生保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目标,以就业援助、岗位兜底为手段,按照因事设岗、按需定员、服务扶贫的原则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吸纳无转移就业意向、急需岗位托底安置、通过自身能力无法实现脱贫致富的建档立卡极度贫困户、“零就业”贫困户家庭劳动力等困难群众上岗就业。

“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8000以上,带贫效益明显,真正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武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刘喜龙介绍。截至目前,该区已开发有环卫保洁员、道路养护员、地质灾害预警员、爱心理发员、劳动保障协管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共计6477个。其中,为加强疫情防控,2020年新开发防疫检测员临时性公益性岗位659个。

为确保乡村公益性岗位长效运行,武都区出台岗位管理实施办法,规范选聘程序,完善岗位补贴及标准,建立定期培训制度,由用人单位采取集中培训与下乡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岗前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信心和上岗能力。乡村公益性岗位的开发,还促使该区农村环境进一步得到整治,河道得到长效管理,森林资源得到有效管护,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就业安置,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互促。(经济日报记者李琛奇通讯员李腊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