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修身術:飲酒的人,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否則定有禍患!

“酒”在我國曆史中的地位可謂不言而喻,文人無酒,總感覺少了那麼一份灑脫和飄逸;武人無酒,總感覺少了那麼一份豪邁和不羈;老人無酒,總感覺少了那麼一份安逸和平靜;青年無酒,總感覺少了那麼一份放縱和張揚。正因如此,所以有了“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李青蓮;有了“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王摩詰;有了“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的陸放翁;有了“何時功成名遂了,還鄉,與君醉笑三萬場,不用訴離殤”的蘇東坡。

曾國藩修身術:飲酒的人,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否則定有禍患!

雖然生於現代的我們不會再把酒當做是文人雅士的象徵,但是新的時代卻賦予了我們和酒之間更為緊密的聯繫,甚至於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一種酒文化。在各種各樣的場合,如逢年過年,親朋聚會,如果不喝上兩杯,總感覺缺了那麼一點感覺;再如商務宴請,生意往來,如果沒有酒做媒介,總感覺缺了那麼一點誠意。這不是歪理,但確實也沒有什麼道理,這就是約定俗成的東西,我們可以稱之為風俗吧。

曾國藩修身術:飲酒的人,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否則定有禍患!

酒能作為促進友誼的媒介,但是物極必反,弟子規中曾說“飲酒醉最為醜”,尤其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飲酒醉可能不是為醜那麼簡單,極有可能在醉後導致一些事端。如酒後駕駛,酒後滋事等等,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令人痛心不已。曾國藩的二弟曾國潢就非常喜歡飲酒,曾國藩曾經在家書中語重心長的告誡他:

《記》曰:“清明在躬。”吾人身心之間,須有一種清氣,使子弟飲其和,鄉黨燻其德,庶幾積善可以致祥。飲酒太多,則氣必昏濁;說話太多,則神必躁擾。弟於此二弊者皆不能免。欲葆清氣,首貴飲酒有節,次貴說話不苟。

信中告誡曾國潢飲酒要有節制和品德,切忌酒後多言,要不然內心就會充滿渾濁之氣,而且神志也會變得浮躁不堪。古代的人注重修身養性,所以氣若昏濁、神若躁擾就是很嚴重的後果了。

曾國藩修身術:飲酒的人,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否則定有禍患!

時至今日,曾國藩所言喝酒有節,對我們來說應該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一節飲酒勿勸酒

飲酒勸酒這種習慣,在北方尤其常見。常喝酒的人都知道,酒桌上的形式多種多樣,如打圈、雙節棍等等,但自從前些年因為勸酒出了一些事故之後,所以現在有專門的法律來規範這一塊。如果和你一起飲酒的人因為飲酒過量出了事故,會對同桌的人追究法律責任。正因如此,現在酒桌上很少會有勸酒現象了。

二節飲酒勿多言

這應該是最常見的一種習氣了,三杯五杯一下肚,就開始口若懸河,漫天扯謊,若是熟人不過哈哈一笑,無傷大雅,若是生人,自然貽笑大方。

曾國藩修身術:飲酒的人,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否則定有禍患!

三節飲酒勿過量

其實所有的問題都是由於飲酒過量引起的,很多人喝醉後完全屬於無意識狀態,所以奉勸諸君,一定杯下留量。

四節酒後勿開車

飲酒開車不用多言,這是違法的行為,你若不注意,警察叔叔會幫你注意。

曾國藩修身術:飲酒的人,一定要注意這一點,否則定有禍患!

總而言之,就是一個自律問題。這也是曾國藩所說的飲酒有節的精華所在,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遲早會出事端。希望大家都能根據自己的情況,真正享受飲酒的快樂,讓酒成為各種場合的助力,而不要在飲酒本身尋找快感,與君共勉!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交流,歡迎關注,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