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紡機迴應"存貸雙高":中融信託保持高額度貨幣資金

4月24日,經緯紡機回覆深交所年報問詢函,對近年來備受資本市場矚目的"存貸雙高"問題作出解釋。在去年全球主要經濟指標走低的背景下,經緯紡機的資金利用方式引起關注。

經緯紡機回應

1、雙主業運營

經緯紡機隸屬於國資委旗下央企中國恆天,近年來,經緯紡機在深耕紡機產業的同時,以37.5%的比例控股中融信託,形成"紡機+金融"雙主業運營格局。

但2019年,全球主要經濟指標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新低,經濟增速持續放緩,金融信託業轉型發展進入結構性調整的深化階段。另一方面,受到原材料及勞動力成本上升、行業競爭加劇等因素的影響,紡織行業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在此情況下,經緯紡織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減幅了22.44%和35.23%。

此外,野馬財經關注到經緯紡機賬面貨幣資金餘額114.86億元,含銀行存款為104億,但利息收入僅約1370萬元。這不禁讓人會想利息收入為何會這麼少?

那麼,經緯紡機對於貨幣資金的利用方式是如何的?這和經緯紡機的金融業務運作方式有關。

經緯紡機的金融業務主要由中融信託承擔,其受銀保監會監管,貨幣資金獨立使用。在這一情況下,經緯紡機在不考慮受限資金的情況下,有92.48%的貨幣資金是屬於金融業務的。

經緯紡機回應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從經緯紡機的貨幣資金產生利息收入來看,其共計3.18億元。其中,經緯紡機的金融業務貨幣資金產生利息收入3.04億元,在利潤表營業總收入-利息收入項體現。公司紡機業務貨幣資金產生利息收入1370萬元,在利潤表財務費用-利息收入體現。

在回覆函中,公司稱中融信託在自營資產運營上遵循低風險、高流動性的總體原則,其選擇的境內貨幣資金是以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為主,存款期限基本保持在三個月以內,存款利率年化為2.75%-3.05%,境外貨幣資金以活期存款為主,利率隨境外市場行情變動。這一塊收入,雖因利率市場下降,但基本與往年持平。

此外,據經緯紡機表示,受資金出境限制,中融信託境外子公司以融資方式支持海外務的戰略發展,截至2019年末存續3.67億美元應付債券和1億美元貸款,中融信託的有息負債主要在此產生。但其境外業務持續盈利,所獲收益可以覆蓋其融資成本。

這也是從合併層面來看,經緯紡機因紡機行業屬於傳統裝備製造業,具有重資產、負債率高、資產週轉率低等特點外,一直高負債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面臨行業風險的情況下,經緯紡機的雙主業格局也是其迎接挑戰的一座"防護塔"。

2、信託助力

從經緯紡機的業務構成來看,中融信託是經緯紡機收入中的"主力軍"。

2019年,經緯紡機金融業務收入為50億,佔公司總收入比重超50%。其中,中融信託實現的收益就達到了53.54億元。®淨利潤17.55億元,同比降18.1%,其總收入達到信託行業的第二名。從規模來看,到2019年底,中融信託的資產總規模為7654.52億元,同比增長達到16.9%。

經緯紡機回應

圖片來源:公司公告

這樣一家金融信託公司,在經緯紡機近幾年的發展中,無疑是個不錯的"助力團"。

中融信託成立於1993年,其前身為哈爾濱信託投資公司,成立於1987年。

2002年,中植企業集團聯合哈爾濱市國資委、黑龍江省牡丹江新材料公司和哈爾濱宏達建設公司等五家企業,共同出資重組中融信託。工商信息顯示,重組後的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註冊資本80億元。

2010年,中植集團將股權轉讓給經緯紡機,讓出第一大股東之位,中融信託變身"國"字軍。

3、利息收入之謎

中融信託在短短几年發展的過程中,把規模從幾百億的小公司發展到國內排名第二的信託公司,靠著靈活的經營風格和對市場的敏銳,實現了快速擴張。

此外,在2019年6月,在中國信託業協會關於2018年信託公司行業評級的初評中,中融信託獲得了A類評級。這也是中融信託連續第四年在行業評級中獲得這一最高評級。

但在近幾年中,由於金融市場的多次波動影響下,信託行業的經營模式和以往有所不同。

雖然在這些年來,中融信託的收入在同行業內是數一數二的,但是淨利潤排名卻在下降。一方面是因為公司堅持市場化運營,這幾年又在營銷和財富管理團隊上投入較多。另一方面就是因為自營這塊的投資收益一直較為穩定甚至保守,追不上一些新興信託公司的增長速度。

從對比來看,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信託公司對於自營資產投資的方式很多,有的會去炒股,有的甚至也會去投資信託。

從經緯紡機與中融信託的金融投資模式中可以看到,在平均利率快8%的信託市場行走下,中融信託選擇了以存款為主,收益少,但靠譜、風險低的模式。

中融信託一直以市場化著稱,又在多次經濟波動中獨善其身。能夠長期立足在行業一線的信託公司雖說不能靠猛行事,但在洪波湧起的金融市場中,也要有精準的投資眼光和膽識,合理的選擇最適合的投資方式。

對於信託行業來說,"穩"字固然重要,但具備迎接風險體現專業能力是必要的,會不會過於保守,主要看機構對市場的認識,以及業務開展的需要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