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就能東山再起,一敗塗地的德國和日本憑什麼能迅速崛起為發達國家?

日慕鄉關


德國和日本在二戰結束後,幾乎和中國印度是一樣,整個歷經了戰亂的國家都成了一片廢墟。但是不同的是,中國和印度獨立建國之初都是一窮二白,而德日兩國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德國在美國推行的“馬歇爾計劃”中受益了,依靠機遇迅速醫治了戰爭創傷,日本則受益於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的物資需求恢復了經濟,人才底子再加機遇,肯定是能造成經濟飛越。中國和印度建國之初,人口文盲率高達總人口數量的90%以上,中國又同時受到歐美列強的經濟封鎖,必然是發展很緩慢。


伯爵1857


這個問題讓德國和日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什麼叫20年崛起為發達國家?難道之前不是發達國家?戰敗了就被剝奪得底褲都不剩,我們不要臉面的嗎?

作為近代史上的後起之秀,德國和日本有著諸多共同點,比如國土面積都比較小,都搭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快車,都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等。而二戰的戰敗,更讓兩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難兄難弟。

但是,二戰的戰敗並不意味著德日兩國崛起之路的終結。相反,二戰後的德日兩國相繼崛起,並分別成為西歐經濟一哥和資本主義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尤其是德國,不僅僅用了十多年便重回歐洲經濟巔峰,更成為歐盟的領頭羊,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甚至比二戰前更加猛烈。

那麼,為何作為戰敗國的德日兩國能夠迅速東山再起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基礎雄厚

德日兩國之所以短短數十年便東山再起,最根本原因在於兩國本身就是發達國家,經濟基礎雄厚。

雖然德國在二戰後遭到了同盟國尤其是蘇聯的瘋狂洗劫,不僅被擄走大量優秀科學家,甚至連工廠機器也被掃蕩一空。再加上戰爭時期的屠戮,德國可以說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對於地狹人稠的德國而言,最值錢的東西不是國土,也不是設備,而是數千萬高素質的國民。一直以來,德國都極其重視義務教育,尤其是熟練工人的培養,這一政策在1871年德國統一後得到強化。在全民義務教育的強大作用力下,到1900年,德國總人口中超過90%都受過教育,這是德國在殖民地面積幾乎沒有的情況下迅速趕超英法等國的重要原因。

二戰結束後,東普魯士和西里西亞等地區被割讓,生活在這裡的大量德意志原住民被驅逐會德國,這為德國帶來大量高素質勞動力,促進了德國經濟的騰飛。

相比於德國,日本足夠幸運,雖然二戰後期被美軍轟炸得遍體鱗傷,大量城市幾乎淪為一片瓦礫,但日本工業體系大部分散佈於鄉村地區,躲過了慘烈的的轟炸。加上二戰後期日本政府刻意保護理科生,將大量文科生送上戰場當炮灰,比如神風特工隊,這為日本保留了大量的有生力量。

再加上二戰戰敗後,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以及東南亞戰場等大量戰俘被遣送回國,同樣為日本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這是日本能夠迅速恢復生產的重要保證。

可以說,因為德國最核心的財富並未被二戰摧毀,這使得兩國都能在二戰後迅速復興並東山再起。

2、盟國扶持

作為戰敗國,無論德國還是日本都遭到了戰勝國更加殘酷的壓制,但對於被扒得底褲都不剩的兩國而言,同盟國的存在客觀上又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而在去軍事化的大環境下,兩國經濟發展反而甩掉了沉重的包袱。

作為二戰的始作俑者,德國遭受了最嚴厲的懲罰,不僅徹底失去了包括龍興之地東普魯士在內的數十萬平方公里土地,剩下的35.7萬平方公里土地還被四國分割佔領。隨後因美蘇兩極爭霸而形成東西德對峙的局面。

不過,也因為地處美蘇抵抗第一線,作為窗口的東西德國分別受到了蘇聯和美國的爭相幫助。雖然二戰後蘇聯從民主德國劫收了幾乎所有工礦設備,但戰後很多都物歸原主,冷戰期間的東德也始終是共產主義陣營僅次於蘇聯的第二工業強國。

而聯邦德國由於對抗共產主義陣營的特殊區位,也成為馬歇爾計劃的受益者,在這一計劃的幫助下,西德僅僅用了十多年時間便迅速成為西歐第一經濟強國。

相比之下,因為兩顆原子彈的巨大威懾,美國終於排除了蘇聯勢力,成為戰後日本的唯一佔領者。雖說一家獨大比分割佔領更令人窒息,但日本得到美國的支持可謂面面俱到。

因為蘇聯和共和國的不斷膨脹,美國對日本的扶持不遺餘力,不僅進行深刻的社會改造、偏袒戰犯、放棄日本戰爭賠款等,更在技術上大開綠燈,低價轉讓了大量專利技術,幫助日本經濟迅速騰飛。

不僅如此,美國的馬歇爾計劃也同樣適用於日本,這讓日本的復興和東山再起如虎添翼。

3、機遇難得

二戰開啟了冷戰局面,但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終結。事實上,在冷戰蔓延到世界各個角落的同時,局部熱戰也在不斷爆發,而這些局部戰爭也成為德日兩國復興的寶貴機遇。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隨後共和國參戰,演變成自二戰後規模最大的熱戰。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日本作為聯合國軍大本營,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美軍的大量軍火訂單落到日本,極大刺激了日本生產力的恢復。

而根據解密的資料顯示,聯邦德國同樣是抗美援朝戰爭的受益者,因為美國也將大量軍火訂單發往聯邦德國,這使得聯邦德國的軍工產業迅速復興,成為德國經濟復興的強大引擎。其後的越南戰爭也同樣如此,兩國都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這些軍火訂單數額再大,對於德日兩國的崛起所需也是杯水車薪。真正讓兩國受益的,是因為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美國全球政策發生的巨大改變。出於圍堵越來越強大的共產主義陣營的需要,德日兩國紛紛從被壓制轉向被扶持,這對兩國重振江山意義重大。

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以及慘敗堅定了美國武裝日本的決心,不僅大量戰犯被釋放並重返政壇,日本也通過《日美安保條約》在法律上擺脫了戰敗國地位,成為聯合國中的“正常國家”。

因為戰後美國的產業升級,大力發展航空、航天、電子等高科技領域,因此將傳統的鋼鐵、造船、汽車等行業讓給了德國和日本,兩國也依靠美國的產業轉移迅速完成了產業升級換代,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強國。

由於圍堵蘇聯和共和國,日本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橋頭堡。而德國作為歐洲方向阻擋紅色鐵流的中流砥柱,被美國默許發起歐洲一體化運動,併成為歐盟的領導者,歐盟也成為戰後資本主義共同市場裡唯一一個和美國共存平行的市場和經濟集團,這對於德國的大國崛起意義重大。

等到1990年兩德統一,經歷短暫陣痛的德國依然是歐盟的領導者和名副其實的歐洲大國。

所以,德國和日本在二戰後的復興和東山再起絕非偶然,這是一系列歷史和現實作用的結果。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因為德國和日本都是戰敗國,失去了交戰權,只有老老實實挾著尾巴做人的權利。這就沒有了龐大的軍費開支,就有了建設國家的,強有力的經濟支撐,德.日兩國本來就是工業發達國家,所以就能迅速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