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醫療模式”誕生記

“患者在門外錘門,砰砰砰直響。”多位湘雅二醫院醫護人員,現在仍記得病區開門前那種心跳的感覺。

元宵節那天,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務部主任劉先領匆匆帶領130多位專家和青年醫學骨幹從長沙奔赴武漢。2月9日晚7點,這支醫療隊剛結束培訓抵達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B8西區不久,門外已經人聲鼎沸。

劉先領說,門裡的援鄂醫療隊醫護人員還穿著日常的工作服,商討著具體的接收患者流程和安排,但等待多時的患者已經急不可待。“如果患者真的砸門湧進來,所有人都可能暴露,而病區的防控感染工作還沒準備好,情況一度十分危急。”

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擔心兩個保安控制不住局面,年輕護士趙志東和一些穿著防護服的男護士主動上前維持秩序,按照名單將病人一個個放進來。“一進門,他們緊繃的面容就舒展了,都是忙不迭地致謝。”趙志東說,患者的恐慌神情下,眼裡是求醫的渴望。

該醫療隊副隊長唐建軍也對剛抵達武漢的那個冬夜記憶猶新:平時一天收治10個患者都是十分飽和的工作狀態,而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工作量明顯更大更復雜。“此後的13個小時裡,我們接收了50名重症新冠肺炎感染患者並全部排查清楚,然後馬上確定救治方案,這在平時至少是5天的工作量。”

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集結了北協和、南湘雅和北大一院、北大三院、北大人民醫院、北京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18支頂尖醫療隊,是當時中國重症醫學人才最密集的前線醫院,也是湖北新冠肺炎患者的最後一道生命防線。

面對全然陌生的環境、不一樣的醫囑信息操作系統和求治心切的患者,他們既要快速合理安排病床、下達醫囑、實施治療和搶救,也要安撫患者情緒,8名青年醫生主動承擔起暴露風險最高的咽拭子採集工作,快速甄別患者病情。

醫生雷建華說,4組醫護人員輪流上陣,雖然大家幾乎都累倒了,但成功地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這一壯舉贏得了讚譽。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在援鄂醫療隊相關協調會議上,對此給予了高度肯定。

緊張的收治告一段落後,醫療隊並沒有時間緩一口氣。“這是個全新的疾病,我們都要重新認識,每個人的方案都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劉先領回憶,考慮到病區的患者多為中老年重症患者,而新冠病毒會攻擊人體多個器官,“當時無論是炎症風暴的治療、激素的治療、抗病毒的治療還是血漿的抗體等,都是處於摸索階段”。

出於慎重,醫療隊針對病人的情況進行多學科的專家討論後,實行個體化治療。這也意味著,醫護人員要付出更多辛勞。

瞞著老公報名援鄂的90後護士陳莉剛到武漢時有些害怕,而一穿上防護服便覺得有了戰鬥的勇氣。“100人分4組,很少有人停得下來。”她說,病人治療過程中,靜脈輸液、心電監護、測血氧飽和度等就像一條高速運轉的流水線。而在新冠病房穿防護服、戴兩三層手套給病人打針,操作極其不便,耗時費力。病人不配合時,醫護人員壓力陡增。

院內一位高齡女性患者,因一家四口都感染,治療幾天後表示要回家。每組接班人員都要細緻地與其溝通,為她按摩、擦澡,緩和她的緊張心理,直至她40多天後出院。

趙志東回憶,有個身體肥胖的老人,病情危重,一翻身就氣喘。每次幫她清理大小便、翻身、護理,都要3個人一起上。

多位醫護人員告訴記者,因新冠醫院不能用中央空調,活幹久了熱出汗無法排出,層層防護致使呼吸困難,“頭就像炸裂了”。過度勞累使得4名醫療隊隊員出現了健康問題,所幸無人感染。

治療重心的關口前移,細緻和落到實處的工作方案,讓90%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還保持了重症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紀錄,為救治關口前移、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提供一個範本。

“出院時再看患者,他們那種感激的神情,我們終生都不會忘記。“多位受訪者表示,那一刻他們體會到了生死之際,醫患之間心與心的連接。

湘雅二醫院團委負責人透露,戰“疫”之時,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1000多名青年醫務人員主動請纓,參加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備隊,152名青年隊員分四批赴武漢金銀潭醫院、武昌方艙醫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等地,用實際行動築起防疫青春長城。

臨危受命創先河

85後醫生臺適一推開武昌方艙醫院第三重大門,眼前的一幕讓他震撼又惶惑:“體育館內穿著各色衣服、戴著各式口罩的數百名患者或倚或坐在花花綠綠的病床上,表情各異。”他立刻意識到,這裡的挑戰將是前所未有的。

2月5日,由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國家級、省級、市級、院級青年文明號等22個科室42名成員組成的援漢醫療隊帶著10臺野戰醫院車出征武漢,負責位於洪山體育館內的武昌方艙醫院。湘雅二醫院副院長、國家級青年文明號負責人徐軍美擔任這一方艙醫院主管醫療工作的副院長。最高峰時,醫院裡有10多支來自各地的醫療隊伍和1000多名患者。

這是第一批方艙醫院,他們無任何可參考的規章制度、操作流程。

醫院專家連夜研究方案,因地制宜,劃分出汙染區、半汙染區和清潔區,設立雙通道,對相關人員進行感染防控培訓。“我們抵達時,基礎設施還沒建好。”徐軍美回憶,他們查勘場地,並對場館建設、規劃提出整改建議。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下,青年文明號成員在5個小時內搭建了11個醫療帳篷,共計60張床位。按照他們設定的診療方案,新就診病人統一在帳篷區首診,鑑別分診後,已確診的輕症患者將移送至方艙醫院內集中救治。青年崗位能手張旭負責前期籌備、物資整理及發放等後勤工作。他忙碌不停,3天只休息了4小時。

在隨後的安排中,武昌方艙醫院被分為3個區,徐軍美團隊接管A病區的249張床位。

85後主管護師蔣儷協助團隊領導第一時間進行制度建設,迅速制定出武昌方艙醫院東區的患者入院流程、轉診流程等,明確了方艙的護理工作崗位職責及內容。

方艙開艙首日,寒風凜冽,氣溫降至零度。蔣儷從晚上8點到夜裡1點一直堅守在室外分診臺,接診了武昌方艙醫院首批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她還與院級青年文明號感染科成員田沂、市級崗位能手張慧琳等,承擔了全體醫務人員的咽拭子採集和相關防護知識的培訓工作,先後培訓了14批次來自河北、遼寧、青海等地的數百名醫護人員。

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湘雅二醫院團隊負責的A病區共收治確診新冠肺炎輕症患者394人,轉出重症患者104名,出院治癒患者290名,治癒率73.6%,居各方艙醫院醫療隊前列。他們首創的“新冠方艙MDT”湘雅醫療模式,被確定為武漢其他方艙醫院的參照模板。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