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皋與中韓日海上航線

張保皋與中韓日海上貿易航線

唐代,新羅在中韓日沿海所設"新羅坊"和"新羅村",歸功於新羅人張保皋。張保皋(790—846),新羅人,出身低微無姓氏,成名後稱其為"弓福君"。17歲時,正值新羅國遭遇自然災害,賦稅繁重,民眾衣食不濟。張保皋攜好友鄭年泛海入大唐謀生。先由文登赤山浦登陸,後飄泊揚州。而此時唐朝雖已平定 安史之亂,但地方割據實力依然存在。

張保皋與中韓日海上航線

大唐徐州武寧軍小將——張保皋

唐鎮海節度使李琦據潤州(鎮江)叛亂,唐軍招兵平亂,張鄭二人被編入徐州武寧軍。張鄭二人先後參加武寧軍對鎮江李琦,淮西吳元濟和山東淄青鎮節度使李師道的平叛戰爭,立下赫赫戰功。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張保皋被提升為徐州武寧軍小將。山東的淄青鎮節度使李師道,高句麗人。其祖父因平定安史之亂有功,授封淄青鎮節度使,傳至李師道已三代經營山東,實力龐大,擁兵自重。不僅對抗朝廷,還屢次侵掠徐州等地。

張保皋在山東平叛中,親眼目睹了李師道販賣新羅人到山東的罪行,憤怒至極,立志回國平定海盜。唐穆宗四年(824)張保皋辭去小將軍職務,唐文宗太和四年(828)回到新羅。向新羅興徳王奏報大唐特別是山東販賣新羅人為奴情況。請求允許自己招兵成立清海鎮,自任清海大使,平定販賣新羅人的土匪。新羅王批准所請,張保皋招募水兵萬人積極剿匪,很快平定販賣人口的土匪。張保皋從此聲名鵲起,成為人人敬仰的新羅英雄。

張保皋與中韓日海上航線

赤山張保皋塑像

之後張保皋又自購海船,開展中韓日三國海上貿易,並在各大海運港口設立"新羅坊"和"新羅村",管理和服務海上貿易,安置新羅水手及僑民,開辦修船廠等。張保皋在大唐沿海自東至西設"新羅坊""新羅村"——登州赤山(今榮成),蓬萊,萊州(今青島海口),密州(大珠山駐馬浦),楚州(今淮安),揚州,明州(寧波),泉州(福建)等港口。張保皋還出資在登州赤山和新羅(今濟州島)建法華院。赤山法華院自有莊田,年收入粟米500石,常駐寺僧30餘人,傳授浙江天台宗。該法華院吸引當地唐人外,附近10餘新羅村僑民均信奉天台佛教.以登州赤山浦法華院為中心,形成"一寺連三國"的國際貿易通道。

張保皋與中韓日海上航線

赤山張保皋紀念館

張保皋擺脫新羅朝廷束縛,獨擅海上貿易,獲利巨大,建成自己的海上貿易帝國。又因養兵眾多幹預新羅王繼承等,激起新羅貴族不滿。張保皋出身卑賤無氏,按新羅"骨品制"(分聖骨,真骨,四品頭,五品頭,六品頭五等,世襲不變)不得做任何官員。又因張保皋之女做王妃不成,張保皋與新羅王及貴族等漸生嫌隙.於841醉酒時被暗殺,海上貿易權收歸新羅王朝。近年,韓國重新評價張保皋的歷史貢獻,視其為民族英雄。以張保皋為原型,投巨資拍攝電視劇《海神》。榮成也投入巨資重建赤山法華院和張保皋張寶紀念館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