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东南部的田家寨去寻觅,绣针河边的唐代香塔寺

一、 小村神秘人

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东南部的田家寨去寻觅,绣针河边的唐代香塔寺


2009年冬天一个清冷的午后,细心的田家寨村民突然发现,村东边长满小麦的田野里,出现了四个行踪诡秘的外地人。

田家寨是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东南部一个不算小的村子,全村上千户人家紧靠在绣针河边,哪天要是绣针河发了脾气,似乎翻个身就能把村庄给弄没了。可是,这个就在虎口里无畏盘踞着的小村,居然在上千年的岁月里安然无恙,勤劳的人们一代代地繁衍生息,过着平静安康的生活。

不速之客的出现让几个始终保持警惕的老年人感到不安。他们看着这些神秘人在田野里到处寻觅搜索者,好像寻找野物的猎狗,又好像踩点准备下手的小偷,觉得不能再沉默下去,就小心地扛起锄头铁锨之类的工具,有预谋地围了过去。

看着四周围过来的村民,四个神秘人聚在一起,似乎在小声的讨论着什么。这让村民们对自己的怀疑更加坚信起来。

等到村民们齐了心聚拢过去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一场误会,原来是镇里文化站的马强站长领着区里和市里的文物工作者在这里进行文物遗址大普查。

马站长指着一个瘦瘦的带着眼镜的似乎很有学问的中年人对大家说,这是市文物保护办公室的专家李玉主任,他说我们这里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汉代文化遗址,要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重点保护起来,过些日子,这里就要立碑定范围,再也不许随便挖土建房搞建设了。

正在人们心里有些疑惑,不太明白文物遗址大普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李主任举着手里的几块陶片高兴地对大家说:现在已经确定,我们脚下的这块地方,在汉代,也就是两千多年前,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繁华富庶的大村镇。我们西边的马家岭你们知道吧?那个地方有个很有名的马家岭遗址,遗址的范围有八十多万平方米,有可能在汉代就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县城,一直到金元时代才在战乱和天灾中衰落下去。我们生活的绣针河两岸啊,真是自古就是一个好地方!

这时,一个老人看着李主任手中的陶片,好奇地问:你找这些做什么?我们这一片地里可到处都是!

李主任赶紧说:这就是汉代陶器的残片,对你们来说没有任何用处,可在我们文物者眼里可都是宝贝啊!我们这次来就是为了找这些宝贝的。找到的越多,越能证明这个汉代遗址的重要!

大伙一听,赶紧四处帮着寻找陶片,不一会儿的功夫,各种各样的陶片就找到了一大堆。李主任细心地给大家讲述每一块陶片的故事,分析这些陶片的年代、名称、来历、制作工艺,既让大家满足了好奇心,也增加了见识。

这时,有个村民叹息着说:全是烂瓦片的遗址都让国家这么重视,要是早这样,香塔寺就不会被毁掉了!

香塔寺?

李玉主任一愣,凭直觉就感到这里面肯定有故事,说不定,这会成为这次文物大普查的一次重要的发现。

马强站长赶紧说:香塔寺是田家寨村西边的一个寺庙,听村里的老人们传说是唐代建立的,可是在一九九三年冬天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

太可惜了!李玉的心莫名的一疼,赶紧问:全烧了吗?

一个村民抢着说:还有一个地基和院子,石婆婆也在那里!

李玉主任说:我们快去看看。

一行人就急匆匆地向村西走去。

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东南部的田家寨去寻觅,绣针河边的唐代香塔寺


二、 香塔寺的传说

一边走着,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了有关香塔寺的故事:

田家寨村起先的时候也经常遭受绣针河水的侵扰,河水的每次泛滥都会淹掉一些靠近河边的村民,这样一来,村子离绣针河越来越远,这对靠捕鱼和在河边耕种为生的村民来说非常不方便。

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东南部的田家寨去寻觅,绣针河边的唐代香塔寺

。说来也巧,刚好来到田家寨的时候,年老体弱的父亲再也忍受不了一路的风尘奔波,一病不起,奄奄一息。幸亏住在河边的一田姓人家好心照顾,不但把父女二人安顿到家里,供应茶饭,还拿出钱来请医抓药,帮助老人治病。老父亲在女儿细心照料和田家的周到照顾下终于痊愈,为了感激田家人的恩德,也看中了田家憨厚的小伙子和田家寨这个好地方,就把女儿嫁给了田家小伙子为妻,在田家寨定居下来。

原来,绣锦和他父亲居然是大有来历。绣锦的父亲原是隋炀帝殿前的领军元帅,为人刚直不阿,清正忠诚,因为不满意隋炀帝弑父淫母鱼肉百姓的暴行,一气之下辞官归隐。因为老元帅武功高强,不少弟子慕名而来,老元帅就悉心教授弟子武艺,不再过问朝廷之事,乐得清静。谁想到祸从天降,老元帅受到原先得罪的奸臣诬告,说他辞官归隐是要带兵造反,自己想当皇帝,隋炀帝就派手下兵将突然围住绣锦家,要满门抄斩,幸亏老元帅武艺高强,这才只身带着女儿逃出虎口,其余家人十死其九,生者也四散逃命,不知所踪。

绣锦过门后不久,老元帅因为思念家人,忧伤过度,再加上身体连番逃命和拼杀造成的内伤不断复发,最终一病不起,撒手归天。绣锦含泪葬父,尽心持家。后不久就为田家生一子,夫妇俩男耕女织,日子过得也舒心。有一年夏天,连降几天大雨,绣锦家门前的河里河水暴涨,洪水泛滥,绣锦一家赶紧搬到村东边躲避洪水。大雨停后,河水依旧不退,上游不断有冲下来的树枝和其他东西。绣锦九岁的儿子与同伴跑到河边玩耍,两个孩子为争抢从河上飘上来的葫芦,不幸卷入水中。幸亏河边倒下的一棵大树,挡住了两个孩子,绣锦的儿子攀着树干爬上河岸,他的同伴却抱着树枝怎么也出不来,急得绣锦的儿子在岸上大哭大叫。绣锦在家听到儿子的哭喊声赶紧跑出家门,直奔河边,眼见邻居的儿子在洪水中危在旦夕,便不顾一切的跳入水中抢救。当她沿着树干把邻居的儿子救上岸来,自己却被洪水连同大树卷走了,从此再就没有了踪影,待邻居们赶来,只见汹涌的河水滚滚而下。为悼念绣锦舍身救人的义举,邻居们捐资为她出了个大殡,以后年年在绣锦遇难的地方梵香祭奠,并把此河称为绣锦河,后演绎为绣针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