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是當代人的日常,父母千萬別傳染給孩子,否則成績越來越差!

有人想找朋友借一輛自行車,於是他就出發前往朋友家。走在路上,他就開始琢磨了,萬一他朋友不想借給他怎麼辦?一路上他一直都在想這個問題。


這個人敲開了朋友家的門,他的朋友還沒來得及問明他的來意,就被他一拳打倒在地。他還很憤怒地叫道:“不就是一輛自行車嗎?你愛借不借!”


這個看似荒誕的故事,其實就是過度焦慮的產物。焦慮不僅會影響人的心情,還會影響人的思想及行為。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環境中,焦慮的反應都是不一樣的。比如學生們的焦慮,多表現為:


輕度的焦慮表現:

心神不寧,睡眠質量下降,學習效率下降,煩躁易怒等。

重度的焦慮表現:

腦子裡一片空白,不能正常思考,徹夜失眠,甚至出現幻聽、幻覺等現象。

更嚴重的焦慮表現:

就是有些考生一進學校或者班級就開始身體不適,胃疼、肚子疼,尿頻尿急等,甚至出現昏厥和休克。


其實,焦慮就像是“打哈欠”一樣,很容易“傳染”給周圍身邊的人。很多學生之所以如此焦慮,其實是受到家長的影響。

焦慮是當代人的日常,父母千萬別傳染給孩子,否則成績越來越差!


焦慮是當代人的日常,父母千萬別傳染給孩子,否則成績越來越差!

曾有位家長吐露過自己在孩子考前就非常焦慮:

考試前夕,孩子總是複習到很晚。有時候孩子說要先睡一會兒,讓我凌晨兩點鐘叫他起來看書,我就從晚上一直坐到凌晨兩點,根本不敢睡。即使是定了鬧鐘,我也不敢睡,擔心鬧鐘不響,睡過了頭耽誤孩子看書。等孩子起來看書了,我又開始擔心他晚上學習會不會餓,明天早上能不能起來……

這就是家長考前焦慮的一種很典型的表現。對孩子格外殷勤和小心,說話不敢大聲,總擔心自己的行為會影響孩子學習考試。有的家長甚至恨不得代替孩子去考試。

焦慮是當代人的日常,父母千萬別傳染給孩子,否則成績越來越差!

很多家長看到這裡,可能會說,還好我沒有這種焦慮的症狀。其實不同的家長焦慮的表現是不一樣的。除了上面這種“溫柔型”的家長,下面這些情況也是家長焦慮的表現。


第一種是衝突型。容易找孩子的茬,比如孩子一回家想先休息一下,家長忍不住就發問“怎麼還不看書?”


第二種是嘮叨型。有些家長,孩子一到家就嘮叨,不管孩子有沒有聽進去:“作業寫完了嗎?”“上課要注意聽講!”“你就是不刻苦,老惦記著玩!”


第三種是回憶型。這些家長喜歡憶苦思甜:“我們當年比你們這條件差得多了,你們現在的條件這麼好,還不努力……”


第四種是恐嚇型。“考不好你過年就不要出去玩了”“考不好就不要回來了……”


如果家長反覆出現上述這些表現,就一定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太過於焦慮了。

焦慮是當代人的日常,父母千萬別傳染給孩子,否則成績越來越差!

1、內心降低對孩子期望值


有的家長情緒隨孩子成績起伏。孩子成績好,家長也精神抖擻,孩子成績一掉,家長的心情就跌到谷底,還會時不時擺臉色給孩子看。


家長的焦慮一方面是源於對孩子未來的擔憂,另一方面是因為如果孩子考得不好,自己的面子掛不住。


因此家長要在內心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如果你希望孩子考第一,結果孩子考了第三,你就會覺得很失望。但是如果你只是要求孩子考到前三名,那麼孩子已經達成你的目標,自然皆大歡喜。而實際上無論是第一名還是第三名,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無疑都是優秀的。


需要注意的是,降低期望值是家長的內心活動,不要告訴孩子。比如,有的家長可能會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壓力大,這次考不了前3名,考前十名也行。”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對孩子的變相打擊,是家長對孩子這段時間的學習不表現不認可的另一種說法。成績還沒有出來之前,家長千萬不要提前給孩子的學習表現下定論。

焦慮是當代人的日常,父母千萬別傳染給孩子,否則成績越來越差!


2、看看自己


想想自己當年學習的時候,有沒有這麼努力過,是不是也會偶爾偷偷懶。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強求孩子。


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句話:“我沒要求你年薪百萬,你憑什麼要求我考第一?”


雖然這種觀點不一定對,但是作為家長,反過來想想,還是能自我寬慰一下。


即使家長們拿不到年薪百萬,但也一定為自己現在所擁有的生活努力奮鬥著;同樣,即使孩子沒有考到第一,但是隻要孩子努力學習,就是好事,對於結果不要太苛責。


3、平常心做平常事


家長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要將考試視為平常事。回到家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要回避“考試”這個字眼,也不要將“考試如何”整天掛在嘴邊。


不要一反常態,不需要特意的小心翼翼或者對孩子噓寒問暖。考前家長的反應和表現,孩子是看得到、感受到的,任何反常的變化都會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焦慮。


想要讓孩子擺脫考前焦慮的困擾,家長要先學會自己放下。

焦慮是當代人的日常,父母千萬別傳染給孩子,否則成績越來越差!

在孫亞靈、劉映君和鄭培軍等心理專家的理論支持下,專家們給開出了緩解焦慮和減壓的六大“藥方”,一起來看看。


一、沙盤遊戲


“一沙一世界,靈犀一點通”,描述的就是沙盤遊戲的魅力。孫亞靈老師推薦沙盤遊戲減壓,她說這是目前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心理治療技術之一。


在沙盤遊戲室裡,每個人都可以回到自己的孩童時代,在無人打擾的環境裡盡情創造屬於自己的沙世界。


沙盤遊戲特別適合於那些不善於語言表達、性格內向的學生。如果學生平時學習忙,焦慮的家長可以去參加下心理沙龍,做做沙盤遊戲來減壓。


二、心理繪畫


這個方法比較適合備考忙碌的考生,信手塗鴉,怎麼畫、畫什麼都不重要,畫畫者賦予它的心理意義才是重要的。


孫亞靈老師特別推薦心理繪畫中的一種曼陀羅繪畫。曼陀羅的神奇就在於,一開始你並不知道自己要畫什麼,但最後,你還是畫出了什麼,而且,出人意料。


如果考生不知道如何繪製曼陀羅,可以購買曼陀羅圖樣,用色彩填充、塗抹,一樣減壓。


“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曼陀羅的圖樣,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樣,考生只需用色彩塗抹即可,塗抹過程就挺減壓的,非常實用。”孫亞靈說。


三、卡牌遊戲


這種方法適合假期裡朋友聚在一起使用,共同減壓。


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卡牌有很多種,以塔羅牌、OH牌、情侶卡、孩童卡等幾種比較盛行。


“這種方法操作性強,玩法千變萬化,很受大家歡迎,它能使參與者放下防禦面具,融入畫面的情景中,講述自己的故事。在講述的過程中,參與者不僅瞭解了自己的內心,也會逐步理清思路,宣洩情緒,緩解焦慮。”孫亞靈說。


四、音樂療法


劉映君老師則推薦考生首選音樂療法,她認為考生在繁重的學業壓力下,如果能邊聽音樂邊學習,那麼,枯燥的複習生活也能變得有聲有色。


在心理學上,音樂被廣泛應用,考生在聽音樂的同時,可以讓身體伴隨著節奏隨意地、放鬆地擺動。


“音樂療法不僅可以讓身體放鬆,同時也讓大腦得到很好的放鬆。”劉映君說。


五、手指操減壓法


劉映君老師還分享了一套手指操——“大小手指轉換操”。這是她常年使用的一種有效的減壓方法。


具體做法是:伸長手臂,兩手並排放,然後右手伸出拇指,左手伸出小指,再喊一聲“換”,考生要立即轉換成左右手,即左手伸出拇指,右手伸出小指。


“這樣來回轉換10分鐘左右,就可以有效減壓。”劉映君說。


六、雙鳴天鼓放鬆法


這是特別推崇運動放鬆法的鄭培軍教授推崇的一種減壓方法。


具體做法是:用兩手的手掌橫貼在後腦勺的枕骨上面,兩手的掌根,正好掩住兩邊的耳門。然後將掌根緊掩住耳門,把食指放在中指上,食指很快從中指的指背上滑落以彈擊枕骨,這時耳內會發出咚咚的響聲,彈擊要用力,連擊20次。


孫亞靈老師也在沙龍上帶著家長一起使用過這個方法,她說:“我發現通過雙鳴天鼓放鬆法能夠有效分散焦慮者的注意力,緩解家長的緊張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方法由於需要彈擊枕骨,所以,最好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切忌亂彈一氣。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刀不誤砍柴工,與其在焦慮中迷茫,就不如每天花一點時間稍息一下,讓自己放鬆下來。


不會放鬆的考生可以借鑑上面專家所開出的六大“藥方”,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套放鬆方法,只有放鬆了,才能精力充沛地投入複習,取得高效率的複習效果。


聲明 本文由高中生學習綜合整理自高考作文熱點素材等,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