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忽視世衛預警釀人禍


歐美忽視世衛預警釀人禍

霍頓表示,方艙醫院是其它國家可以學習的重要經驗。 資料圖片

國際頂尖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內地稱《柳葉刀》)總編理查德‧霍頓近日接受央視專訪表示,世界衛生組織早在1月30日就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定義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是向世界發出的警告;同時1月最後一週,《刺針》也連發5篇論文詳述病毒危害,但大部分西方國家如美國並未重視預警,浪費了2月還有3月初的時間,造成數萬人死亡,這是人為導致的悲劇。他並指出,應感謝中國為抗擊疫情做的努力,國際上有一些人無端指責中國是疫情的傳播源頭,並沒有用也是不真實的。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多點爆發,如何看待病毒起源以及屢屢出現的「病毒起源陰謀論」和「責任論」?如何評價中國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現、中國抗疫經驗對全球有哪些借鑑意義;全球疫情走向如何...... 就公眾關心的問題,霍頓接受央視《新聞1+1》主播白巖松專訪時予以一一回應。

武漢果斷封城讓世界贏取時間

霍頓首先肯定了中國抗擊疫情的努力和貢獻,他指出,中國政府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果斷決定「封鎖」武漢,從而讓世界有時間來應對疫情。這不僅是正確的決定,也向其他國家展示了應該如何應對疫情的緊急威脅。

他認為,中國抗疫的經驗是快速果斷的決策,這源於抗擊SARS的經歷和經驗總結。過去20年中國在衛生和科研方面投入巨大,加之有強大的政治動員能力,使得新冠疫情爆發後能迅速調動科研、醫療資源應對。另外,方艙醫院是中國成功應對疫情的一個重要創新舉措,也是其它國家可以學習的重要經驗。

中國論文讓全球更好應對疫情

霍頓還評價中國的科學發展已達世界先進水平,是向《刺針》系列期刊提交科研論文方面的領導者之一。他說,過去三個月中,中國的醫生和科學家一邊在一線治病救人,同時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的經驗之談,這不應該只被看作是一篇期刊上的論文,而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如果沒有中國從1月份開始至今一直髮表論文,就不會有一個可靠的知識基礎,從而更好地瞭解如何應對疫情。

應加強合作應對疫情挑戰

當前,國際上有一些人指責中國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傳播源頭,對此霍頓表示,這種指責並沒有用也並不是真實的。很遺憾關於疫情的討論,最後被解讀為地緣政治鬥爭的一部分,實際上並不應該是這樣。中國自己不想看到疫情爆發,也不應為此負責。

早在2月20日《刺針》就刊文反對病毒不是來自大自然的說法。霍頓指出,新冠肺炎是對全人類健康的威脅,必須要了解病毒起源,並以科學的態度來研究它,不能讓這樣的陰謀論擾亂思考。

部分美國政客鼓吹陰謀論

有些美國政客,他們鼓吹陰謀論,或者支持一些沒有明確證據的治療方案,還公開批評其他國家及國際組織,這種做法沒有用處。「我們應該做的是加強合作應對疫情帶來的挑戰,分化各個國家和人民並不能有效應對這一全人類面臨的威脅。」

溯源瞭解傳播途徑最重要

如今疫情在全球多點爆發,一些歐美國家損失慘重。霍頓表示,這是一個疫情擴散過程中的未解之謎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在1月30日就把這次疫情定義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是向世界發出的警告,提醒世界重視疫情,譚德賽博士提到了這種病毒的傳播,讓大家準備好。此外,《刺針》在1月的最後一週發表了5篇文章,向西方國家詳述過去幾個月的疫情傳播情況、病毒危害性、防控措施,還警告了疫情大爆發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是全球衛生領域最重要的權威組織,我們需要重視世衛組織的警告。很不幸的是很多國家並沒有重視預警,造成數萬人死亡,而這種情況本可以避免。

霍頓指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的預警機制是一種創新機制,於2005年確立,起因是在2002年到2003年爆發的非典疫情,在非典疫情爆發之後世界更加重視疫情的影響,所以引入了預警機制。

2002年到2003年爆發的非典疫情,實際上病毒已經傳播到一些西方國家,比如加拿大,病毒傳播到多倫多時,世界衛生組織當時也發出了預警。在過去的一代,我們已經瞭解病毒跨國傳播的風險,在17年前非典疫情結束後,當時世界各國承諾,將會改變應對未來疫情的方式,他們承諾會非常重視疫情的爆發。

但實際上最近新冠疫情的爆發顯示出,我們並沒有從中得到教訓,沒有認識到病毒的危險性,這是悲劇,這是真正的人類大災難。

霍頓說,在1月的最後一週我們已經瞭解這些情況,但是大部分西方國家比如美國浪費了整個2月還有3月初的時間,這就是人為造成的新冠肺炎悲劇。由於中國的醫生和科學家和世界科學家進行合作,我們在1月就得到了這些信息,但是不知什麼原因世界其他國家並沒有重視這些信息。

霍頓還認為,尋找零號病人可能會引起汙名化和歧視等問題,意義不大,重要的是尋找病毒起源、瞭解傳播途徑。他並稱,當前唯一能夠防止疫情再反彈的就是疫苗,疫苗可能在未來6個月至12個月內研製成功。

|來源:香港文匯報

|編輯:孫銘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