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陈友谅打朱元璋时张士诚出兵配合攻打朱的后方,朱会被消灭吗?

于无声处34


其实,这个问题朱元璋当年就考虑过。这个最后再说。

现在我们来假设,我也说过,我最喜欢假设了。

朱元璋必败无疑。

当时三家势力犹如前三国,而陈友谅就是曹魏的角色,一家独大。

鄱阳湖,是朱吴和陈汉的决战之地,也是陈友谅的葬身之处。但是开战前,没多少人觉得朱元璋会赢。

说白了就是陈友谅有钱,巨型战舰,十米多高,打朱元璋那几艘渔船,炮都不用开,撞都撞烂了。

鄱阳湖决战,打了一个多月,双方拼光了所有水军家底,最后朱元璋艰难取胜,甚至可以说,侥幸得胜。

所以决战之时,张士诚只需要派几队人马骚扰后勤,朱吴军心一乱,必败无疑。

本就以弱敌强,朱元璋又是用自己最不擅长的水军,所以张士诚并没想到陈友谅会输。

说回最开始那个问题:

我说过他们三家犹如前三国,陈友谅为曹魏,朱元璋和张士诚自然为蜀汉、东吴。不过他们却没有结盟的意识,相反,朱元璋和两家交恶。

所以,战争势必要打,就是和谁打的问题。

当年朱元璋考虑这个问题,有一个很明智的评价,张士诚“器小”,陈友谅“志骄”。

器小图自保,志骄好生事。

于是,朱元璋准确判断了虽然陈友谅比较强,但张士诚不会支援,所以才会有鄱阳湖决战。

我们六百年后讨论的这个话题,其实朱元璋当年就想过,这就是天才。


难得青史名姓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陈友谅在开战之初,就曾写过信给张士诚,约他从一同出兵攻击朱元璋,这正是朱元璋最大的软肋,所以他的军师刘伯温马上也写了一封信给张士超。当张士诚手下得知陈友谅邀主夹击朱元璋时,纷纷建议张士诚,同意陈友谅的建议,可张士诚拒绝了,他说了这样一句话,陈友谅乃虎狼之人,心狠手辣,如果我和他联手灭了朱元璋之后,他必反过来手来再来攻打我,如果我们不参于,让陈朱二人斗得两败俱伤我们坐亨其利,岂不美哉?其实这番利害分析之词正是出自刘伯温的那封信,他牢牢抓住了张士诚的安于现状,不思霸业心理假以利害陈说,最后稳住了张士诚,给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争取了时间。

不过既然问题假设了张士诚和陈友谅联合出兵夹击朱元璋,我觉得一开始是会给朱元璋造成很大的麻烦,但朱元璋不一定会被消灭,为什么呢?

首先朱元璋当时最大的劲敌是那个有看强烈争霸天下的野心,凶狠无比的陈友谅,这个人为了抓紧时间造船连自己的亲叔都杀,但由于战前提出“一战定乾坤,首战即决战”战术思想,让他在洪都城(南昌)耽搁了一百多天,蓝玉硬是没让陈友谅跨过洪都城,严重挫败了他的自信心,也给朱元璋争取战争准备时间,经洪都一战陈友谅如同猛虎被拔牙,已经没了先前的杀气。

再看另一个对手张士诚,私盐贩子出身,统治富庶的江浙之地,在老百姓中口碑极好,讲义气,像个江湖大哥,小富即安,缺乏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性格决定命运,这样的带头大哥带大家致富吃饭是把好手,但缺乏残酷的政治斗争经验,他即使出兵夹击朱,一开始可能会给朱带来麻烦,但朱元璋只要做好防守,张士诚久攻不下,他的部下士兵本身来自富庶之地,有饭吃有衣穿有地种,何必去打仗去争天下?军心不稳,久必思归,所以我觉得对张士诚这一路军,朱元璋只要做好一个守字即可,再奉上刘伯温的那封信,张迟早退兵,所以张这路军不足为虑。

最后,朱双拳齐出,全身心对付陈友谅,天下必将终归朱。


阅读旧时光


朱元璋采取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力量逐渐壮大,陈友凉和张士诚当时的力量比较强大,他们之间并没有形成统一战线,如果他们联手攻打朱元璋,在哪个时候,朱元璋恐怕不行,有被消灭的危险。但历史的发展是朱元璋最后胜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