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忠告:下肢靜脈曲張不是小毛病,及時就診莫耽擱!

小腿血管像蚯蚓一樣凸起,呈團狀或結節狀;腿部酸脹,皮膚脫屑、瘙癢;局部紅腫、疼痛,甚至出現壞疽、潰瘍……生活中,不少老年人遭受上述問題困擾。其實,這些都是下肢靜脈曲張的典型症狀。

泰安建工醫院靜脈曲張科專家黃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下肢靜脈曲張不僅影響皮膚美觀,還會引起深部靜脈血栓、血栓性靜脈炎、潰瘍等併發症。由於此病很常見,很多患者覺得不需要治療,導致病情逐漸加重,既增加了治療難度,也給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威脅。

發病特點:常見於久站久坐者,女性多於男性

黃崗表示,引起下肢靜脈曲張的原因較為複雜,既有與生俱來的先天性因素,也有後天性因素。

先天性因素方面,諸如先天性靜脈壁薄弱、靜脈瓣關閉不全、靜脈瓣膜缺陷等;

後天性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久坐久站,長時間靜坐或站立會使下肢淺靜脈內壓力持久增高;二是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從事重體力勞動者用力時腹壓增高,致使下肢靜脈暫時性或間斷性受壓;三是損傷,如果腿部淺靜脈壁、靜脈壁瓣受傷,就有可能影響管壁彈性和瓣膜功能,容易導致受傷處發生靜脈曲張。

貼心忠告:下肢靜脈曲張不是小毛病,及時就診莫耽擱!

下肢靜脈曲張高危人群 圖片來自網絡

除此之外,妊娠也是下肢靜脈曲張發病的一大原因。一方面,妊娠會使靜脈擴張,導致瓣膜不能覆蓋靜脈,無法有效阻止血液倒流;另一方面,由於妊娠時子宮增大,壓迫髂靜脈,引起靜脈內壓力增高,誘發靜脈曲張;再者,妊娠期盆腔內的血流量增加,也會影響下肢血液迴流。綜上因素,導致女性得下肢靜脈曲張的幾率高於男性。

治療建議:單純吃藥無法改善症狀,越早治療效果越好

下肢靜脈曲張的症狀多種多樣,臨床主要表現為:小腿表層血管像蚯蚓一樣曲張,明顯凸出皮膚,呈團狀或結節狀(疙瘩狀);腿部有酸脹感(站久了更明顯),腿部皮膚出現色素沉著(變黑)、脫屑、瘙癢;小腿出現針刺感、奇癢感、灼熱感以及壓痛感;足踝水腫,小腿局部壞疽,甚至出現經久不愈的潰瘍(“老爛腿”)。

對於百姓尤其是高危人群來說,如何有效預防下肢靜脈曲張呢?

黃崗表示,首先要多走動,這是因為人在走動時,小腿肌肉會收縮,進而擠壓靜脈,加速血液流通,促進迴流,緩解下肢酸脹,有效防止血栓形成並延緩靜脈曲張發展。另一方面,諸如白領、教師、收銀員、交警、重體力勞動者等高危人群可以使用彈性繃帶或穿彈力襪,從而促進靜脈迴流,防止靜脈曲張。

貼心忠告:下肢靜脈曲張不是小毛病,及時就診莫耽擱!

多運動是降低靜脈曲張發病率的有效方式 圖片來自網絡

黃崗提醒百姓,雖然有些藥物可提高血管張力,延緩病情發展,但單純吃藥很難起到好的治療效果,更不會輕易消除病情。現如今,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方式多種多樣,適合不同群體的需求。因此,出現下肢靜脈曲張症狀後,一定要到正規醫療機構專業科室診療,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從而減輕經濟負擔,減少疾病帶來的痛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