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文化包装,这个赃官也做到了名留青史

经过文化包装,这个赃官也做到了名留青史

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因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而名垂千古。《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作为当时主持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也因为《岳阳楼记》而名垂青史。在《岳阳楼记》中,范文正公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滕子京:“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跃入我们眼帘的滕子京,是一位能臣廉吏和饱学之士的形象。他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使得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在搞好政务的同时,他重视文化,重修岳阳楼,“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北宋名臣范仲淹都愿意为他的这一盛举作文以记之”,这个滕子京应该是个难得的好官。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滕子京原为泾州知府,因为“滥用公款”,被人举报。当朝廷派人来调查的时候,他又纵火销毁证据,侥幸漏网,朝廷只好把他贬到岳州(巴陵郡)为官。到岳州后,滕子京在重修岳阳楼的过程中,又故伎重演,“近得万缗(一千文),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中饱私囊,肆意挥霍。

经过文化包装,这个赃官也做到了名留青史

如此一来,滕子京这位“能臣廉吏”的真实面目也就昭然若揭了。

滕子京和范仲淹虽说是同科进士、两人交情不错,可并非同道之人。滕子京很善于做宣传工作,岳阳楼甫一竣工,他就给当时全国最负盛名的三位文章大家欧阳修、范仲淹、尹师鲁写信,关附上岳阳楼的图纸,请他们“作文以记之”。不明真相的欧阳修挥就了一篇《偃虹堤记》,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把滕太守的政绩大大吹捧了一顿,其实,这二位都没有去过岳阳楼!

经过文化包装,这个赃官也做到了名留青史

在两位文坛领袖和文化大咖的吹捧下,滕子京的政绩被放大了N倍。仅过了一年,宋仁宗就把他从偏僻的巴陵调往有小汁梁之称的徽州任知府;次年调往苏州当太守。三年里来了三级跳,一下子就跳到人间天堂里去了。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是一件大好事,但他的动机不纯,借修楼牟利,又借大V们给自己,虽然他的作法不为人齿,但这种靠名人效应的文化包装,咱们今天也还能见到。你们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