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支持范仲淹改革的这些忠臣,为何都是王安石的对手

最近火爆的古装剧《清平乐》,展现了一个繁华的大宋王朝,在宋仁宗一朝,集聚了天下精英。范仲淹、韩琦、文彦博、欧阳修、富弼、苏舜钦、司马光等,这些人全都满腹经纶,经由科举而进入仕途,正气盎然,胸怀天下,为民请命。

宋朝进入到宋仁宗之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升平日久,各种矛盾已初露端倪。范仲淹针对此,提出了改革,韩琦、富弼、文彦博是其坚实的拥护者。

但经过二十多年后,在宋神宗时期,王安石主持变法,要改变当时社会的现状,这些人却都反对王安石改革,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些人为什么要反对王安石变法呢?


《清平乐》中,支持范仲淹改革的这些忠臣,为何都是王安石的对手

宋仁宗


一、王安石的敌人们

1、韩琦

在《清平乐》中,韩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是他最早提出要改革市坊制度。在宋仁宗之前,城市上的市坊是有固定的区域的,住宅的地方只能住人,做生意的地方也只能做生意。宋仁宗打破了这一市坊禁令。

韩琦最早提出要变革,他曾上书《论备御七事奏》,认为当务之急为:“一曰清政本,二曰念边计,三曰擢材贤,四曰备河北,五曰固河东,六曰收民心,七曰营洛邑”。接著又陈述救弊八事,即“选将帅,明按察,丰财利,遏侥幸,进能吏,退不才,谨入官,去冗食”。 也就是说,韩琦是坚定的改革派。

但王安石变法开始后,韩琦不断上书反对“青苗法”,认为政府对贷款没有任何限制,有钱人家可以无限制的借,这种做法根本不可能“抑兼并,济困乏”,此种政策不应该实施下去。


《清平乐》中,支持范仲淹改革的这些忠臣,为何都是王安石的对手

韩琦


2、富弼

富弼同样是宋仁宗朝著名的文官,在电视剧《清平乐》中,一向与韩琦、文彦博等交好,与范仲淹同进共退。

1043年,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为枢密副使,皆为宰执之臣,正式开启“庆历新政”。

宋神宗启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后,针对一些反对的声音,神宗有动摇之心。这时,王安石说出了一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此三不法,是王安石的名言。

同年,富弼上书宋神宗:人君害怕的只有天,如果不畏惧苍天,又有什么事不能干呢?这一定是奸人想进邪说,来动摇皇帝的意志,让辅佐谏争的大臣,没有地方施展他们的才能。这是治乱的关键,不能不尽快救治。

摆明了说的是王安石,反对王安石变法,认为王安石是小人,变法乱了国家。


《清平乐》中,支持范仲淹改革的这些忠臣,为何都是王安石的对手

富弼


3、文彦博

在《清平乐》中,文彦博也是以青年才俊出道,在宋朝是四朝老臣,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与富弼、韩琦等皆交好,是“庆历新政”的支持者。

但王安石变法开始后,文彦博立马上书反对:“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采众论,以静重为先。陛下厉精求治,而人心未安,盖更张之过也。祖宗法未必皆不可行,但有偏而不举之敝尔。”认为神宗皇帝行事操之过急,且偏信小人。而这所谓的小人,就是指王安石及拥护其变法者。

那么,同样是变法,为什么这些人支持“庆历新政”,而反对“王安石变法”呢?

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两个变法不一样的地方。


《清平乐》中,支持范仲淹改革的这些忠臣,为何都是王安石的对手


二、“庆历新政”概述

1043年9月,范仲淹的《答手诏条陈十事》是“庆历新政”的改革纲领,归纳起来,范仲淹准备在朝廷中改革以下十事: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

1、明黜陟:可以概况为提升官员们办事的积极性,此前的官员升迁途径,主要看资历。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官员,都是按年龄来晋升,三年该升什么,五年该升什么,有固定的一套模式。这样,很多官员就尸位素餐、得过且过,这样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因此,首先要提升官员们办事的积极性,实实在在的为国家办事。

2、抑侥幸:概况来说,就是官员太多了,不能再大量增加官员了。因为在古代,不同级别的官员是可以有荫封的,如一个二品京官的子弟可以直接进入仕途,而不需要经过科举考试。这样无形中,就增加了政府的开支。以后,荫封承袭的子弟要削减。


《清平乐》中,支持范仲淹改革的这些忠臣,为何都是王安石的对手

范仲淹


3、精贡举:也就是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范仲淹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国家用辞赋取士,没有将真正有才能的都选出来。

4、择官长:就是要选择好的父母官,在基层把中央的政策实施下去,真正做到为民请命。

5、均公田:相当于后来的“养廉银”,只不过宋朝的是给田,中央给官员田了,那么官员你就得安心办事,不能再贪污腐败了。

6、厚农桑、减徭役:宋朝商品经济比较发达,商业来钱快,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农业。因此,范仲淹的改革,强调“农本”地位,要农民好好种田,官府也要好好抚恤。简徭役,就是要保证农民有足够的时间去耕种,例如某地原先规定需要100人服徭役,现在能不能减到70人,剩下的人好好种田。

7、推恩信、重命令:做到令行禁止,官员们不能搞阳奉阴违。


《清平乐》中,支持范仲淹改革的这些忠臣,为何都是王安石的对手

从范仲淹“庆历新政”的这些改革措施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主要是要解决政府系统内部的问题,要精选好的官员,让好的基层官员为百姓办事,不能贪污腐败;保证农民有足够多的时间种田。说到底,就是恪守本职,你是什么角色,就该干好你分内的事。“庆历新政”属于比较温和的改革。

而王安石变法呢?

三、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之所以要进行变法,就因为那时国家“冗费、冗官、冗兵”现象严重,造成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因此,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富国强兵。

要使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变成富国强兵的样子,就必须要下狠药。因此,王安石变法的许多措施都相当激进,其中反对最多的几项,分别是: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和免役法

1、青苗法:王安石设想的是地方政府在粮价很贵的时候,为保证下层百姓也能吃上粮米,官府以低于市价销售;若是粮食价格很低时,政府就以高价来收取老百姓手中的粮食,不至于“价低伤农”。每年农耕播种之时,地方政府可以以低息贷款给百姓,等到老百姓有收成后,再一并归还。由此可避免百姓被高利贷盘剥,引致家破人亡。

2、方田均税法

:规定地方政府要清点境内所有的土地,按照土塙肥瘠定为五等,不同等级的土地缴税数是不一样的。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地方地主所隐瞒的土地就被测量出来了,必须缴税。

3、免役法:在中国古代,农民每年都需要服役,有兵役、徭役等,王安石颁布“免役法”,规定应该服役的人,只需要按照民户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就可以不去服役了,而改由政府出钱雇人去服役。这样既保证了老百姓的农作时间,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免役法”还规定:此前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也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清平乐》中,支持范仲淹改革的这些忠臣,为何都是王安石的对手


四、韩琦等人敌视王安石变法的原因浅析

韩琦、富弼、文彦博等都是“庆历新政”的改革者,为何要反对王安石呢?总体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王安石的设想是好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青苗法,史书记载:“官吏无状,于给散之际,必令酒务设鼓乐倡优或关扑卖酒牌,农民至有徒手而归者。但每散青苗,即酒课暴增……因欠青苗,已卖田宅,质妻女、溺水自缢者,不可胜数。”“先朝散青苗钱,本为利民,并取情愿。后提举官速要见功,务求多散。或举县追呼,或排门抄搭。”

由上可以看出,“青苗法”的设计本意是让无钱播种的老百姓,有低息贷款,缓解一时的困难。但是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为了业绩,逼迫老百姓贷款,即便家里本来不缺买种子的钱。而还款的时候,不再是中央规定的低息,而是高息。这样操作下来,老百姓的负担不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有些百姓家里甚至卖田宅、卖妻女了。

韩琦、富弼、文彦博等人熟读圣贤书,深受“敬天爱民”思想的熏陶,自然不能让“青苗法”这样伤害百姓的政策存在。

2、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迅速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面貌,让国家迅速的富强起来。因此,王安石想要变法速速办成。但当时很多文人士大夫都不赞成王安石的做法,因此,中央的清流很少有人加入到王安石的变法队伍中来。

王安石不得不启用一批新人,这其中就有许多官场投机取巧的小人,例如吕惠卿。地方实施政策的官员们更是利用这一机会,开始敛财。王安石的急功近利,让这些变法的投机者有了钻营的机会。好的变法举措,变成了他们盘剥百姓的工具,最终成了害民之举

韩琦、富弼、文彦博等人自然不能与这些小人为伍,不仅如此,他们还要不断上书,让皇帝看清王安石变法的本质。


《清平乐》中,支持范仲淹改革的这些忠臣,为何都是王安石的对手


3、韩琦、文彦博、富弼等人也有自己利益的考虑。在王安石变法之前,他们是不需要交免役钱的,有些额外的职田也是不需要交税的。但是王安石开始变法后,他们需要交纳助役钱,还需要交税。这严重的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4、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当时绝大部分官员,特别是地主官员的利益,这些人很多都是朝中清流,“之乎者也”之辈,他们的舆论对社会的影响也相当大。韩琦等辈,就是清流的首领,自然需要为这些人发声。

因此,韩琦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参考资料:

《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