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孩子视为大人,认真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尊重他们的权利诉求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可是对于懂事的孩子来说,即使是再想吃糖,他们也不敢哭。只因为一旦哭了,他们就不再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正如网友所说:熊孩子只要偶尔做一件暖心的事就能让所有人都夸赞,可懂事的孩子一旦做了一件出格的事却会让全世界的人失望。

把小孩子视为大人,认真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尊重他们的权利诉求

之前有一位同学就是这样,在班级里成绩很好,眼睛又近视。但很多孩子的家长,希望把自己的孩子,调到靠前的座位上。老师知道在班级里,她是最懂事的,所以就问她,可不可以调到后面去。她一声没吭,收拾书包坐到了最后一排,从此就和那些无心学习的孩子们坐在一起。后排吵闹看不清黑板,听不清老师讲课,成绩就这样下来了。

见到她成绩下降,父母和老师对她采用了“激将法”,就是用各种方式,羞辱她、刺激她。

把小孩子视为大人,认真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尊重他们的权利诉求

但无论怎么羞辱,越来越近视的眼睛,也无法看清楚黑板,一味地迎合大人的节奏,可是凭什么每个人不能有自己的节奏呢?

是啊,大人总是想要一个“懂事”的孩子,因为懂事的孩子很省心,懂事的孩子让大人喜欢,可是懂事真的是孩子内心的想法吗?还是单纯为了迎合大人,取悦大人而压制自己的内心?

毋庸置疑,有很大一部分“懂事”的孩子,内心绝对是不快乐的!

把小孩子视为大人,认真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尊重他们的权利诉求

一个被巨大恐惧所压制,完全失去自我的人。

懂事不是恐惧,不是懦弱,不是在侵凌面前,退缩并啜泣。懂事不是对孩子天性的压抑,更不是让孩子的退让,满足成年人的面子。懂事意味着孩子能够正确解读人际规则,不自卑,不狂妄,遇事时能够明晰、简洁的表达出自我愿望。

鼓励胆小的孩子,勇敢表达自我欲求。

要告诉熊孩子,撒泼打滚不是表达,不要让熊孩子的哭喊尖叫得逞,也不要让胆小孩子的恐惧,累积到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所谓教育,就是依据孩子的不同心理状态,做出适当的调整。

把小孩子视为大人,认真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尊重他们的权利诉求

把小孩子视为大人,认真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尊重他们的权利诉求。

所有的教育,只是让我们和孩子,共同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我们或许很普通,很卑微,很蠢萌,但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孩子心理的巨大回荡。

“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是啊,再懂事的孩子,他也只是一个孩子。如果可以,谁喜欢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让孩子过早、过分的懂事,其实是一种残忍的行为。压抑内心的懂事孩子最可怜!

李玫瑾教授推荐一套《儿童情商培养绘本》,《情绪管理和人格培养》(10册)。

这套书一共有十个主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诚实守信、不乱发脾气、自我保护、克服恐惧、团结友爱、知书达礼、分享快乐、我能行、形成好习惯

孩子可以借由绘本可以进入自身的内心世界。绘本作为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它的生动趣味满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为孩子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把小孩子视为大人,认真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尊重他们的权利诉求

3-6岁是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这个时期好好培养,准备一些认知类、行为习惯类、情绪处理、入园小故事类的绘本,还有助于让孩子形成终生的阅读习惯!

把小孩子视为大人,认真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尊重他们的权利诉求

在3岁之前,父母可以读给孩子听,当做睡前故事书。在3-6岁当做好习惯养成的故事书,用来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养成好性格。

把小孩子视为大人,认真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尊重他们的权利诉求

情商对于人的重要性,李玫瑾认为情商与智商不同,孩子的智商往往是天生注定的,而情商更多的来自于后天的培养。#育儿指南针#

想购买的家长点击下方“去看看”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