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善於方圓處世的高手做事世故而保守,不該說的就不說。這絕對不是不誠實的舉止,也不是狡猾的行為,卻是大智慧的一種做法。

坦率真誠,直言直語,言無不盡,這是人的美好品德。可人心險惡,你的真誠和言無不盡極可能被有心人利用,給你構成傷害,因此,你不得不防。

我們要做一個有懸念的人。首先我們一定在必要的時候清楚免開尊口。在交往中,不應該問對方“你是做什麼的”,要留給別人一點自由余地,這樣我們才可以不被識破,才能展現出我們的風範。古人云:“禍從口出”,是是非非的人情世故,很多都演繹在說話當中。

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長處和不足,可是這些長處和不足,一旦從他人嘴裡出來,就成了短處和隱私。這是與人相處中的一個大忌諱。聰明者說話知道點到為止,給他人更大的想象空間。

人們之間的關係是十分複雜的,局外人大都很難明白真相,縱使知道一些皮毛,也不一定可靠,且還有很多隱衷非外人所明白。所以,對於任何問題,我們都不能憑主觀意志亂說,更不能只因為片面的觀察就在背後指責別人。這樣只會給自己招來麻煩,會被人看做是道德問題。

高談闊論,對方會有如何的反應呢?你說的話是屬於你自己的事,可是也要顧及對方願不願意聽。雙方相互間關係淺薄,你與之深談,只會展現你沒有修養。因此,逢人只說三分話,不是不可說,而是沒必要說、不該說,這與事無不可對人言並沒有矛盾。事無不可對人言,即,你所做的事,並不是必須全部向別人公佈。說話有約束,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儘管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得其時,可非其地,依舊是不必說。非其人,你說三分真話,已經覺得太多:得其人,而非時,你說三分真話,正給他一個提醒,藉機留心他反應:得其人,得其時,而非其地,你說三分真話,正好吸引他的目光,假如有必要,再擇地作長談,這可以說是精通世故,是富有心機的表現。

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俗話說: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即告訴我們說話要謹慎小心。讓人們緘口不言是做不到的,唯有事事謹慎罷了。這是對自己的安全和品德的一種保護舉措。

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亂、每天都在挑撥是非,把人際間的種種編排得有聲有色,誇張其意地逢人便說,都不明白由此種下了多少嫉恨的種子。假如遇到這些人說其他人的不足時,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聽了就算了,好比別人告訴我們一個秘密那樣,三緘其口,不可做傳聲筒,而且也不相信片面之詞,更不必放在心上。倘若在聽到片面之言後貿然張揚出去,十有八九被看做是顛倒黑白,混淆是非。說出的話如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當意識到自己說錯話時,已經為時已晚了。

除了要明白不應散佈別人的對錯外,還要學會對自己的秘密也應該少開口為妙。

古人云:“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這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保護的方法。

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假如你憑一時衝動找人去訴說。這樣做的結果,很可能就是把秘密洩露出去而自取其辱,自找倒黴。社會人際關係是複雜的,我們”拋出一片心“說不定恰好進了別人的圈套。

所以,說三分話並不是狡猾和不真實,而是一種修養。我們說話必須看對方是什麼人,假如對方不是能盡言的人,我們就只能選擇三分話。

有城府的人對於任何事情,在任何時候都會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如果輕易做出決心而沒有實現,就會招來嘲笑。一件事情只展現出他的三分而留七分在其後,不管事情發展到哪種程度,都會使自己有足夠的空間去掌握。

話說一半,點到為止,才是恰到好處,是真正的大智若愚。

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