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如何改革宋朝官员制度?读懂北宋官员制度变化

说起王安石、宋神宗的变法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说起“元丰改制”知道的就不多了。“元丰改制”是在宋神宗亲自主持下,对北宋前期官员制度的一次改革。

宋朝的官员制度让人眼花缭乱,比如范仲淹曾经担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龙图阁直学士、戶部郎中”,如果你不了解宋朝的官员制度,会以为他一人担任四个职位,实际并非如此。北宋前期官员职务分官、职、差遣三种。

范仲淹的官衔中戶部郎中是官,用于定官品级和俸禄。龙图阁直学士是“职”,是官员荣誉衔,职是指馆职(昭文馆、集贤院、 史馆、 秘阁等的职位)可以提高官员威望,增加官员俸禄。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是“差遣”,也就是范仲淹担任的真正可以行使权力的职位。识别的差遣标志是 官职前面带有“ 勾当、管勾、签书、权、 知、判、监、 直、 提点、提举、”, 如果只有官名而没有差遣,表示 享受官职待遇而无实际权力。

宋神宗如何改革宋朝官员制度?读懂北宋官员制度变化

戶部郎中品级是从五品,而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是经略安抚使的二把手,管理一路军事、民政,是地方上的重要长官。看宋神宗以前官员权力大小主要看他的差遣。所以士大夫以担任御史台和诸馆阁,有机会接近皇帝的职位为大官,而不用官位品级升迁的快慢为标准;他们最看重的是差遣,也并不看重階、勳、爵邑的有无。

这样一来就导致北宋初期官制十分混乱,冗官冗费问题严重。北宋的皇帝一看国家养了这么多官员,国库亏空日益严重,一直想解决这一难题都未果,直至宋神宗元丰改官制,才解决了一部分问题。

宋神宗以前宋朝的官制

宋太祖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后周的官员都原位不动继续做官。之后陆续灭掉了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这些旧政权官员也继续留用。赵匡胤虽然很优待这些人,也担心其中有捣乱分子,更要解决遗留下来的藩镇问题。

他派出三省六部 九寺尚书、郎、曹、卿中央官员到地方上担任知州、知县,监视这些留用的旧官员,架空原来的节度使、团练使、刺史,每三年一轮换。

例如灭湖南周保权藩镇政权后,戶部侍郎呂余庆权知潭州。灭后蜀后以参知政事呂余庆权知成都府,枢密直学士冯瓚权知梓州。除此之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职位,如审刑院替代了刑部职能,审官院替代了吏部职能。

宋神宗如何改革宋朝官员制度?读懂北宋官员制度变化

三省六部九寺遭到架空,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天下的财政税收管理归三司。中书省、门下省职能仅负责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三省、寺、监的官员没有固定编制,成为官员的虚衔。中书令、侍中、尚书令无权处理朝政,侍郎、给事不负责本省事务,左右谏议无权给皇帝提意见,而起居郎、起居舍人无权记载皇帝言行。中书常阙舍人,补阙、拾遗的职能改为司谏、正言负责,秘书、殿中二省,只剩下个空名字。

例如杨徽之曾任左谏议大夫、史馆修撰,他真正负责的是修史工作。右諫议大夫、权御史中丞王化基,他的差遣是御史中丞,负责职能的是给皇帝提意见。李沆为戶部侍郎、参知政事,戶部侍郎是挂名空衔参知政事才是他的本职工作副宰相。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張齐贤,张齐贤挂了门下侍郎、兵部尚书两个空衔,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

宋太祖、宋太宗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是动荡不安的 五代,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保正赵宋王朝统制稳固,因此想出了增加各种临时官职,让官员们互相制衡,无法威胁皇帝统制。枢 密 院负责调兵,,却不管财政。领兵将领不掌管士兵名册,三司只负责供应军队粮草衣物,没有权力过问军事。各个机构互相监督互相制衡。

宋神宗如何改革宋朝官员制度?读懂北宋官员制度变化

原来的官成了爵位,差遣成了新的官职,这样一来宋朝的官员数量比以往朝代多了不少,官员制度混乱名不符实。王朝初期尚能维持,后来官员数量越来越多,官员的俸禄不断增加,国家的财政支出难以承受这么多官员数量。宋真宗景德年间官员总计10000多人,到了宋仁宗皇祐年间官员总计20000多人,宋英宗治平年间官员总计24000员。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国库欠债160292093贯,国家财政收入已经入不敷出。

北宋有不少大臣都提出过冗官问题,如包拯曾给皇帝写过《论冗官》,司马光写过《乞分十二等以进退群臣上殿劄子》,宋真宗咸平年间杨亿曾提出建议,应该给三省六部实权。宋仁宗时期吴育提出恢复尚书省权力,都没有能实现。范仲淹庆历新政着手解决冗官问题,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宋神宗主持的元丰改制

宋神宗即位后开始改革官员制度,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新设了制置中书条例、司五房检正官,恢复中书省的工作。又置制置三司条例司,管理国家财政。在地方上设置提举常平、广惠、农田水利、差役官,隶属于司农,创立民兵保甲法,恢复兵部的职能,设置军器监负责管理兵器,恢复將作监管理手工业。经过十多年的准备,司农、兵部、军器、大理、将作监各已初具规模。

宋神宗如何改革宋朝官员制度?读懂北宋官员制度变化

元丰三年(1080年)宋神宗命令中书省设置专门机构,研究制定新官员制度,开始实行寄禄新格。元丰五年(1082年)官制条例制定实行。这次的官制改革主要根据《唐六典》,恢复三省六部职能,台、省、寺、监官员有了实际权力。

改制后中书省负责书写皇帝的命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讨论皇帝命令,尚书省负责命令的具体实行。中书省长官宰相有任命官员的权力。中书、门下省的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左右正言,由原来的虚职改为实职,废除原来的谏院。尚书省的办公场所取代原来的政事堂,为三省官员讨论政事的地方。

吏部:包括吏部尚书左、右选、吏部侍郎左、右选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一共七个司。原审官东、西院改成吏部尚书左、右选,原吏部流内铨改成了吏部侍郎左选,三班院改成吏部侍郎右选,负责文武百官的考核、升迁、挑选等工作。

宋神宗如何改革宋朝官员制度?读懂北宋官员制度变化

户部:包括户部左、右曹、振举度支、仓部、金部五个司。原三司的职能划归户部左、右曹,管理国家的财政税收工作。负责国家户口、土地、税收、赋税劳役等。

礼部:包括礼部、祠部、主客、膳部四个司。废除原礼仪院职能划归礼部,负责礼乐、祭祀、朝会、学校、科举考试、宗教等事务。

兵部:包括兵部、职方、驾部、库部、四个司,掌管民兵、厢军的名册。

刑部:包括刑部、都官、比部、司门四个司,废除原审刑院职能划归刑部,负责制定法律、刑事诉讼、案件复审、遇到大赦恢复有罪官员职位。

工部:包括工部、屯田、虞部、水部四个司。负责国家城池、宫殿、交通工具、器械、钱币、等工程事务

宋神宗如何改革宋朝官员制度?读懂北宋官员制度变化

废除了元丰以前文臣的迁转官阶,改为《元丰寄禄格》, 从最高的开府仪同三司到最低的承 务郎,共 二十五阶。 文臣的官位品级和俸禄根据寄禄官阶评定。元丰以前北宋的官员品级共三十级别, 从一品 到三品有正、从的区别。如一品官分为正一品、从一品。从四品到六品分为正、从、上、下四个等级。元丰改制改为十八个级别,从一品到九品只有正、从的区别。

例如元丰改制前王珪官职是尚书礼部侍郎(官阶)、平章事,元丰改制后为正议大夫(官阶),改制前章惇的官职是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改制后为太中大夫。

宋神宗元丰改制结束了之前的官员制度混乱,使得官职名实相符。废除了一些职能重复机构,精简了国家机构。北宋的官员制度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国家的中央机构开始有了规定编制,人员数量规定。一百多年的冗官问题得到部分解决。

宋神宗如何改革宋朝官员制度?读懂北宋官员制度变化

宋英宗治平年间官员总计24000员,元丰八年(1085年)官员数量下降到了21900人,官员数量减少了2100人。国家的财政支出也减少了,熙宁八年(1075年)官员的俸禄支出为每月30000多贯,改制后支出为每月10000多贯,每月减少了财政支出20000贯。

任何改革都是利弊并存,元丰改制也不例外。按照《唐六典》制定的官制,在实际执行中产生了办事效率低的弊端,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新的官制权力更加分散,原来的三司掌管全国财政大权,新官制将三司的财政权分割给了各个部门,户部没有了原来的财政大权,只有发工资发法令的权力。这次改制只改了文官系统,武官系统已经地方官员系统却没有涉及,并不彻底。总体而言元丰改制是一次成功的官制改革。

参考资料:
《宋史》《宋会要辑稿》《续资治通鉴长编》《文献通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