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到底看什麼?看看華山醫院張文宏怎麼說

來源: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感染科到底看什麼?看看華山醫院張文宏怎麼說


常有人問,感染科看些什麼?


過去,很多人把感染和傳染劃上了等號。確實,在傳染病肆虐的時代,感染性疾病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傳染病,如肺結核、腦膜炎、血吸蟲病、白喉、猩紅熱、脊髓灰質炎、天花……每一個都是曾令人談之色變、避之不及的“嗜人猛獸”。


然而,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經濟條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疫苗的廣泛接種,這些光怪陸離的妖魔鬼怪就如同曝曬在陽光下的冰雪,漸漸消融,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那麼,感染科現在是做什麼的呢?


事實上,感染科是以先進的醫學科技為武器,以醫生的智慧為軍師的戰場,而敵人就是一切可能侵襲人體,引起炎症反應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各種肉眼可見或不可見的微小生物。當烈性傳染病不再是人類的最大敵人時,感染性疾病真正的意義就漸漸體現出來了——複雜的細菌感染、耐藥細菌的感染、不明原因的發熱、免疫缺陷患者遭遇的機會感染……不少過去被視為疑難雜症的疾病,如今在感染科都能得到規範的診斷和治療。


這些疾病中,有的是曾經被打壓的“老對手”,比如因抗生素的發明和廣泛應用而一時偃旗息鼓的結核病,近年來攜耐藥結核菌的大軍捲土重來,全世界和我們國家的醫務人員都在全力以赴地尋找對策。對於耐藥性結核,長時間(不少於20個月)的治療療程,是大多數患者無法堅持和根治結核的主要原因之一。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耐多藥結核病治療指南》中推薦了孟加拉短程治療方案;2019年2月初,由中華醫學會結核病學分會組織專家組撰寫的《耐多藥結核病短程治療中國專家共識》正式發佈,推出了更適合我國耐藥結核病患的“中國方案”,將耐藥性結核的療程縮短至12個月。


這些疾病中,也有一直與人類糾纏的“頑固分子”,比如乙肝病毒,自從被發現以來,人們對它的認識不斷深入,治療乙肝的藥物和手段也日新月異。過去“大三陽”能轉為“小三陽”我們就認為算是治癒了,但事實上病毒還在患者體內沒有完成清除,只是處於蟄伏狀態;現在我們把治癒的目標提高了——要實現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轉陰,乙肝表面抗原轉陰代表病毒已被完全控制而失去活動,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完全停藥,達到真正的臨床治癒。在現有的藥物和技術條件下,我們已經可以實現一小部分患者的臨床治癒,但真正的全面臨床治癒還需要全世界醫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在10~20年的時間裡,我們人類可以實現對乙肝病毒的全面勝利。


這些疾病中,還有不斷加入的“新面孔”。隨著現在人口流動的增加,自然環境的改變,人畜關係的變化,一些陌生的微生物開始侵入人類的領地。比如大名鼎鼎的艾滋病,目前較為主流的觀點即認為來自非洲黑猩猩;曾給我國帶來巨大傷痛的非典(SARS)來自菊頭蝠;H7N9源自鳥類的禽流感;華山醫院感染科還曾在72小時內成功診斷並完成救治一例罕見的輸入性布氏岡比亞錐蟲病,一時傳為佳談。


只要人類生存環境中還有微生物的存在,感染科的使命就不會終止,而微生物與人類原本就是地球生物圈中共存共生的整體,感染科保衛人類健康的使命將始終如一!


當好感染界的“偵探”

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 張文宏教授


感染科醫生的崗位不僅艱苦,而且在接觸和治療患者的同時,也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即使是冒著生命風險,張文宏主任仍然時刻嚴陣以待,用一腔熱血和紮實的專業技術堅守在抗感染這一特殊的醫學領域,帶領團隊奮不顧身鏖戰在“緊急應對”的最前沿,潛心科研,攻克了無數感染難題,時刻守護著國家和無數家庭的安全。


刻不容緩,屢破離奇“重案”

感染科到底看什麼?看看華山醫院張文宏怎麼說

談起為什麼選擇了感染科,張文宏主任說,初出醫學茅廬時便發現,感染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如同超級神探福爾摩斯在探案,每一次探查疾病病因的過程都是腦力兼體力的全力啟動。

疾病本身就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華山醫院感染科是聞名全國的疑難感染病會診中心,這裡的病例往往都是突發的急性病,疾病的病種之多樣、病情之危重、病例之疑難,實力一直高居全國之首。


面對著眾多病例,張文宏主任深邃的雙眼洋溢著燦爛的光芒,這是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感染專業的自豪:“從來沒有兩個患者的病情是重複的,每天都有各種新的挑戰。一旦疾病被控制、被攻克,這對社會來說是保障國家的公共衛生,對患者來說是生命的延續,醫生在解決這些挑戰的過程中會獲得強大的職業榮譽感,會覺得為患者服務很值得。”


他曾經經歷了重大感染性疾病爆發的緊急時刻,如2003年“非典”疫情橫行肆虐、2013年H7N9病毒來襲給國家和社會造成的極大挑戰,作為感染科醫生的張文宏主任責無旁貸地投身到醫療救治與防疫中。


八成以上的感染患者都被疑難雜症折磨得痛不欲生,面對一道道求生若渴的眼神,張文宏主任和其團隊爭分奪秒,竭盡全力地守護患者健康。如2017年,華山醫院感染科來了一位出現昏睡的患者,該患者一年前曾在非洲加蓬務工,不慎被昆蟲叮咬,之後出現皮疹和反覆發熱、頭痛,回國後輾轉國內多家醫院卻得不到診斷。張文宏主任團隊聯合相關部門共同成立上海救治團隊,應用高科技(在世界上首次用二代測序技術實現24小時內錐蟲病的分子鑑定與分型)獲得布氏岡比亞錐蟲感染的診斷證據,然後接通了國際救援通道並獲取藥物,總共歷時72小時,成功救治了患者。2018年,華山感染團隊首次在基因學水平和免疫學水平同時鑑定豬皰疹病毒跨物種感染人病例的存在。這樣的病例未來還會有更多。


感染科到底看什麼?看看華山醫院張文宏怎麼說


消除乙肝 ,從可控到治癒

感染科到底看什麼?看看華山醫院張文宏怎麼說

中國是肝炎大國,乙肝病毒感染者約7000萬,通過接種乙肝疫苗等防控措施,目前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明顯減少。中國雖已不再是乙肝的高流行地區,但消除乙肝仍要一路跋涉,歷經艱難。


目前,上海5歲以下孩子的乙肝病毒攜帶率低於1%,成人約10%。一些成人乙肝病毒攜帶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攜帶者,等到發現時已經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這些患者需要及時接受抗乙肝病毒治療。


乙肝攜帶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肝功能檢查正常,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乙肝攜帶者處於與病毒和平共處期,此時不宜抗病毒治療,而應積極做好自我保健,每3個月檢測一次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基因(HBVDNA),以便及時發現病毒活動證據,再給予乙肝抗病毒治療,才是明智之舉。


對於丙肝,只需要使用藥物將病毒清除就可以治癒了,而乙肝不一樣,已有的治療手段都只是將血液裡面的病毒清除掉而已,但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遺傳物質(基因)是留在肝臟細胞的細胞核裡面的,很難清除,所以到目前為止,藥物基本上只能抑制病毒的基因複製而不能根除肝臟細胞核裡面的基因。


感染科到底看什麼?看看華山醫院張文宏怎麼說


“我們將乙肝治療分為三個階段。乙肝治療最基本的目標是實現乙肝病毒基因轉陰;第二個目標是達到停藥標準;第三個就是在合適的時機基本清除掉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也檢測不到。”張文宏主任說,“現階段,我們提出了一個治療目標,要達到第三個階段的‘臨床治癒’。”


第一階段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治療目標。通過抗病毒治療,達到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轉陰,稱之為“無病毒,無損傷”,此時患者肝功能正常且無任何臨床症狀,可顯著降低肝癌、肝硬化的風險。此時患者不可擅自停藥,否則病毒複製可能馬上重新活躍損傷肝臟。就目前治療的藥物來說,達到這個目標很容易。


第二個階段是達到停藥標準。此時雖然乙肝病毒並沒有被完全清除,但經過治療後患者可以從“大三陽”變成“小三陽”,還要繼續治療約3年,且停藥後不復發。此時,病毒被控制了活性,大部分患者可實現完全停藥,少部分患者在其免疫力降低的情況下,乙肝病毒可能會復活。


第三個階段目標更高,患者可以停藥,而且血液中檢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轉陰,目前將這種狀況稱之為“臨床治癒”。


張文宏主任說:“儘管目前乙肝臨床治癒的病例在臨床上並不罕見,但實際上‘臨床治癒’的概率非常低。”在那些長期治療的患者當中,選擇已經達到一定標準、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比較低的患者,使用已有的治療手段進行聯合治療或者採取免疫治療,進而達到“臨床治癒”的成功率很低。


雖然目前乙肝“臨床治癒”的成功率很低,但張文宏主任對未來仍然充滿希望:“全球新藥的研發進程如火如荼,我們也參與其中,我相信將來一定會有新藥可以使得大多數患者達到臨床治癒。”


治療結核 ,發出“中國聲音”


感染科到底看什麼?看看華山醫院張文宏怎麼說

感染科到底看什麼?看看華山醫院張文宏怎麼說


張文宏主任長期堅守在結核病防治的第一線,在結核病的防治、發病機制和快速診斷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成果,為中國抗擊結核事業做出了貢獻。他在我國率先提出並組織了耐多藥結核病應用國產藥物縮短療程至12個月的新方案,在全球結核病耐藥領域發出了“中國聲音”。


結核病是是我國重點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結核是最“聰明”的傳染病,結核桿菌生長緩慢,不易檢測;它在胞內寄生,多數抗結核藥物難以斷草除根。殘酷的真相擺在面前:對於耐多藥結核,異煙肼、利福平(沒有其他藥物的早期殺菌活性超過異煙肼和利福平)沒用了,我們怎麼治?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中國難題,也是世界難題。自2000年以來,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耐多藥結核治療方案已變更數次,藥物越加越多,療程越來越長,多數患者難以堅持整個療程,治療往往半途而廢,不了了之。


2010年一項在南亞國家孟加拉國開展的前瞻性研究中,耐藥性結核“短程”治療的概念被第一次付諸於實踐,獲得87.9%的極高治療成功率。這猶如一劑強心針,在耐藥結核領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南中正式推廣如下的孟加拉短程方案:起始7個藥,服藥9~11個月,主要適用於無氟喹諾酮耐藥依據的耐多藥結核病患者。


但這些方案適合在我國直接推行嗎?我國的氟喹諾酮耐藥現狀、藥物耐受性和藥物可及性均不同於孟加拉國,《耐多藥結核病短程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制定,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孕育。十二五期間,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負責的重大科技專項子課題開展了基於吡嗪酰胺藥敏的短程化療方案,課題結題時的隨訪數據顯示5種國產藥物,12個月,治療成功率達84%,而且這個新方法在國際上也得到了多中心臨床研究結果的驗證,成為與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指南推薦的短程方案並列的“中國方案”。基於精準的藥物敏感性評估後的短程甚至超短程治療,將是中國的耐多藥結核病治療可預見的發展方向。


一些感染性疾病剛剛消散,新的感染性疾病又浮出水面。越來越多的複雜性細菌感染、旅遊後的不明原因發熱、器官移植後的感染、院內感染等疾病仍待攻克。未來,對疾病的偵查和探索之路還很長。


#醫師報超能團#

#超能健康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