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结束了,你在孩子身上种下的因,检测一下便知果

4月20日,安徽多地结束超长寒假,孩子们背起书包,蹦蹦跳跳上学来。只不过与往昔不同的是他们都清一色地戴了口罩,这别样妆扮,都感觉他们比以前懂事、可爱好多。

孩子们跨进校门的那一刻,预示着一个多月的网课正式结束。说起网课,老师、家长似乎都有一肚子话要说,若能用几个字能概括老师想说的,也只能用鞭长莫及、悲喜交加两个词了。

网课结束了,你在孩子身上种下的因,检测一下便知果


也许在网络兴起的那一刻起,家长们又是多么渴望有一天孩子能足不出户进行网上学习,在云中与老师握手,如今都成真了。

网络上学习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很早就有人在网上进行听课学习了,只不过没有像今年这么“普及”而已。以前之所以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也不是客观条件上的限制,其根底还是源于家长对网课效果上的“担心”。自律的孩子,家长担心或许是多余,自觉性差点的孩子,若无家长督促,网课的效果不难想像。

网课结束了,你在孩子身上种下的因,检测一下便知果


在疫情的倒逼下,今春的孩子们个个捧起了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要说家长不担心孩子的视力,那肯定是说不过去的。尽管这样,像视力这类表象上的担心或许只是从家长心头一阵掠过,而家长最担忧的还是孩子在网课上学到了多少。

进入2月份,在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整体工作要求下,各地教育部门可以说想尽了办法,旨在把疫情对孩子教育上的影响降到最低。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们,也使出浑身解数,尽最大可能去不耽误孩子的课程。然而,这种努力伸手够不着,为什么这样说呢?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自律性好的孩子也毕竟只是少数,网课效果的好与坏在疫情期间就看家长的表现了。

话说回来,如今孩子回到学校后,学校首先要对网课的效果进行评估,如何评估?学校只有是通过检测才能获知,至于检测结果好坏这里不做预设,相信读者看了下面两个真实的案例,或许略知一二。

网课结束了,你在孩子身上种下的因,检测一下便知果


案例一:

河南省内乡县一名初中英语老师,在晚上10点钟通过钉钉平台打电话催作业,结果被学生家长举报到领导留言板。信中说:网课课表中没有“晚上需要接打电话”这一课程设置,所以这样严重扰乱了家长和学生的晚上休息……。

这位英语老师的敬业精神,反正我是敬佩的,但是,这封举报信的内容也确实够奇葩的。家长举报了,作为上级不可能装聋作哑,要反馈处理,因此,上级的及时反馈处理虽是严词,倒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位家长是否太小题大做了?是不是有滥用举报权之嫌疑?若都像这位家长,接待信访的工作人员岂不累死一大片。

网课结束了,你在孩子身上种下的因,检测一下便知果


案例二:

就在最近,一位张姓老师向家长催收其孩子作业被拉黑的截图瞬间火红了网络。拉黑的起因就是,老师多次催要无果,也把家长催烦了,家长干脆把老师拉黑了,终结了老师催作业的念头。

这哭笑不得的事,除了老师有点小委屈,又还能说明什么呢?我想读者心中肯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网课结束了,你在孩子身上种下的因,检测一下便知果


孩子在校上课,时刻有老师监督,且暗地里同学之间还相互较劲,孩子们始终能保持一定的“他律性”。而在家上网课,老师们鞭长莫及,同学间也互不知情,独自学习的孩子不自觉地就会放松警惕,产生惰性,甚至自欺欺人。这时候,如果家长再不愿承担起督促孩子学习的责任,那么吃亏的还是孩子。

提起网课,家长肯定有太多苦水要倒,但是再多的苦水,你都得认清一个事实:老师毕竟不在你家上课,上网课的过程老师无法替你去管控,只有靠家长去监督。

网课结束了,你在孩子身上种下的因,检测一下便知果


家长所倒的苦水,也不外乎是被各种手机软件搞得焦头烂额、或天天替孩子去打卡、或被孩子不听话搞得没门等,其实这些所谓的苦水,老师早就替你尝遍了。

孩子上网课这段时间,家长如果嫌烦,或者因其他原因对孩子上网课没有去很好监督的话,那就等于家长亲自在帮孩子与别人拉开差距,也肯定会在复学检测的“照妖镜”下现出原形。

上网课,指望孩子如同学校一样自觉,那是家长想多了。如果这个时候还幻想着指望远在百里之外的老师,那就是家长太不负责任了。上网课期间,孩子的家就是孩子的课堂,家长你就是孩子最真实的老师。

网课结束了,你在孩子身上种下的因,检测一下便知果


同时,网课也是一块试金石,能试出孩子是真学还是假学,也能试出家长是真陪伴还是假陪伴,是真督促还是假督促。

直至现在,还有一些人认为,教育只是老师们的事,父母只管生养孩子。持有这种看法的人还真不少,还有很大的市场。有时还理直气壮地反问老师:如果连作业都要家长来督促,要你老师有何用?

对于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我不作过多辩解,教育这种事本身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再说,有时候,我们也无法去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和收获都不是孩子的独角戏,需要家长去演好配角。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皖中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