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果報:佛前供果,必須牢記這兩字,否則福報折損會更嚴重!

佛前供果,亦是代表著“善果”。而這個供果和善果的“果”字,也是代表著結果和圓滿。無論在佛前供養的是什麼,都必須知道“因果”二字。若不能明白因果二字的分量,只顧自己,不顧他人,最終會害人害己,得不償失。

因此,佛前供果也是代表著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要精進、要努力、要刻苦,早日能夠離苦得樂,得到正知正覺。

那什麼是因緣果報呢?

在佛法中有很多概念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的,如果搞不清楚一些基本的知識,那麼我們就不可能正確地掌握和運用佛法的道理利益自己和他人。

因緣果報:佛前供果,必須牢記這兩字,否則福報折損會更嚴重!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觀念就是因緣果報、因果的概念。說到因果,幾乎所有的中國人大都知道一二。同時社會中認識的因果和佛法卻並不一樣。

普通人沒有學習過佛法經典,因果的概念都是通過書籍的轉述,他人的灌輸這種途徑得來。但這些見解並不是真正依據佛法經典而來的。都是大家認為因果是怎麼回事,是大家的依靠自己的認知來推測出的。這就造成了很多的誤解。

普通人對於因果的概念多數就是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如果相信來世的則會認為這個結果可以到下一世才出現。大多數人都是這麼認為的。其實佛法講的因緣果報、因果定律並非如此,嚴格說來和此完全不同。

因緣果報:佛前供果,必須牢記這兩字,否則福報折損會更嚴重!

因就是種子。我們從前說過的話、做過的事情、想過的內容都會成為種子,業因。

同樣我們的身語意三業,做的事、說的話、思想的內容。這些不僅僅是種子,同時還是其它種子的緣、助力。

每個人的因果都如同一片沒有盡頭的森林,無數的種子、無數的發芽、開花成長、無數的果實。而果實則繼續變成種子。不同的植物之間又相互纏繞、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種種因、種種緣、而這些條件聚集在一起就是一個交匯點:果報,無數的果報又繼續和其它的因緣相交匯,層層疊疊無有窮盡。所以,因緣果報伴隨了我們的一生。

因緣果報:佛前供果,必須牢記這兩字,否則福報折損會更嚴重!

就是說我們造作的業因,種種因,哪怕是過了很久很久的時間,依然不會損壞,無論我們做得是善因、還是惡因。都會成為一顆種子,一旦和其配合的條件具備,那麼就會有果報出現。

現在我們遇到的各種事情,有苦有樂,都是各種緣聚合在一起產生的。這些緣如果沒有了,則不會再有這種結果。

而這些業力都是隨你的心聚集的。不會有一點的誤差。

佛法講的因果,並不是簡單的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那樣。佛法講的因果,是指出我們自身所遇到的一切事情是怎麼運行的,都是因為有因、有種種緣的配合,最後形成的果報。

因緣果報:佛前供果,必須牢記這兩字,否則福報折損會更嚴重!

講:“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不代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

哪怕是父子至親,其造作的業因也不會因為親緣關係而有一絲一毫的改變。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父親造作了什麼罪過,結果牽連到一家人都受到打擊。於是很多人就誤以為業力是可以傳遞的。甚至於發展出世俗中自己造福兒孫享用的觀念。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

一個人犯罪,全家受到牽連,依然是因為每個人都曾經有這樣的因,故此會有果報。而不是因為某個人的所作所為,其他人得到果報。

因緣果報:佛前供果,必須牢記這兩字,否則福報折損會更嚴重!

我們也同樣看到,一樣有很好的父親卻生出一個不幸的兒子,一個作惡多端的人,他的親屬竟然很好。用業力可以傳遞、可以代受的理論是解釋不通的。

一個國王的兒子成為王子,並不是因為國王的原因,而是因為這個兒子一定造作了與此有關的業力。國王不過是助緣之一。

而因果之中的“果”,和佛前供果一樣,“因果”不是求就能求到的,就算你佛前供果再多,也無濟於事。如往昔不曾努力,那麼也得不到“想要”的果報。

因果的作用永遠是自作自受,絕沒有你造作的業果,導致別人承受的。或者別人造作什麼業力,而你得到果報的。

感恩有您的閱讀、關注、收藏、轉發和分享!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文字溫暖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