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忠良
关于阅读有些感想。
“吾尝终日之所思,不如须臾之所学”。读书就是学,学习作者的思想。读书是倾听,静听作者的倾诉。
但是读书要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思维,读书是为了借鉴、启发,跟随作者的引导在思维星空中神游。读书要有自己的思维,不能迷失自我。
读书要有几点应注意:
其一,要养成阅读时问为什么的习惯。对不对?为什么对或错?为什么作者这样说?
其二,延伸阅读。包括阅读有不同观点的文章,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尽量避免“选择性阅读”。不能只看自己观点相同的文章,还要看不同观点的文章。对有疑问的内容,扩展阅读范围,尽量追根究底,不为其所惑。
其三,读书要有选择分类,有些精读,有些粗读。现在是信息社会,要读的书太多,而时间精力有限。精读的书能从中汲取营养,粗读的书只是休闲娱乐。
其四,记笔记。读书时记录自己的感想,回看自己的心路历程。
阅读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习惯养成,读书是乐趣。至于是看纸质书还是看电子书,倒是无所谓。电子书可能更方便些。
薄利轩1
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我都喜欢。
很喜欢一句话:“读书——点亮生活。”
这是樊登读书会每期的开篇词,很有味道。它告诉我们:读书,可以“点亮”生活,可以让人们更加明了生活的意义,让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这句话里面的“读书”,既可以是纸质书,也可以是电子书。
在给予人们知识方面,这两者没有丝毫差别,有的只是阅读习惯的不同。
我读了几十年的纸质书,早已经习惯于手捧一本书阅读,感觉那才是“读书”。因为那样才有 “仪式感”,那样才能闻到墨香,那样才更像一个读书人——因为我们现在看到一个人捧着手机,大多不会想“他在读书”。
我突然有了想法:在纸质书以前,人们使用的是竹木简。那么在纸质书刚刚开始发明,乃至慢慢开始流行的时候,会不会有人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喜欢读竹木简,还是喜欢读纸质书?
如果有人这样问的话,想想看当时的人们会怎么回答。会不会像今天大多数人回答喜欢纸质书一样,回答说更喜欢竹木简——因为那更有仪式感,那更像一个读书人。
我想这样的答案绝不是荒谬的,而是理所当然的。
可是看看现在,还有几个人在读竹木简呢?除了专门的研究者,几乎没有。有的买来书简放在家里,也只是当作一个摆设,显示自己是“文化人”。
时代是进步的,是不停地向前发展,竹木简替代了龟甲,纸质书替代了竹木简,那么,如果将来的某一天,电子书替代纸质书,你会觉得奇怪吗?
我不会觉得奇怪,我觉得这是个趋势,无论你怎样,都不会改变趋势。随着电子阅读越来越便捷,电子书也越来越多,阅读电子书的人也必然越来越多。
我现在就越来越接受电子书,因为它确实更便捷。
我的手机里,下载了“微信读书”“阅读”““美篇”“”百度读书”……还安装了 “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看点快报”“简书”“豆瓣”“百家号”……等,相对于阅读纸质书,更多的是阅读电子书。
其实,现在的阅读确实是在革命,不仅是用眼阅读在革命,用耳阅读也在革命——现在“听书”大行其道,这也是一种趋势。我在手机里安装了“喜马拉雅”“十点读书”“好看视频”“西瓜视频”……这样,在上下班的途中,在做家务的时候,在闭眼休息的时候……我都可以听书——这何尝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阅读呢?
当然是。
其实,无论纸质书,还是电子书,甚或是语音阅读,我都喜欢,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书中有我追寻的精神世界,足以慰藉我的一生。
如是语文
我觉得电子书阅读和纸质阅读各有各的优势劣势。我觉得应该具体情境具体个体来认识。
从个体来讲,个人喜欢纸质书的阅读。但我们也看到,90后之前的人,大多比较喜欢纸质阅读,毕竟与书本的接触产生了比较浓厚的情感,相对比较传统,喜欢捧一本书的感觉。而90后及之后的人,个性化更为凸显,可能电子书阅读相对喜欢些。
从阅读内容来讲,比较正式的比较重要的书籍学习内容,我觉得还是纸质的书比较合适,毕竟需要重点学习研究,反复研读。纸质书籍相对比较容易些轻松些。若比较休闲的内容,可以碎片化阅读的内容,电子书阅读可能比较方便些。
所以,我觉得读书日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提醒,不管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读起来,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