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栗子的小女孩

“阿姨,你好,稱栗子嗎?”

“是的。”

“請問你要哪一種?”

“這兩種有什麼區別?”

“這種開口了,這種是閉口的。”

“我稱這個閉口的吧。”

“那麼,您要多少?”

“你用小鏟子挖給我看看呢。”

“好勒,這麼多夠不夠?”

“夠了,夠了。”

“18塊3毛,給您湊個整。二十塊!”

“好的。”

.......

上面是我和一個賣栗子的小女孩的對話,小女孩上小學六年級,從一年級學了數學後開始週末和假日就在幫父母賣炒貨。我注意到她在是因為她在我兒子上課不遠處的一個菜場邊的門店,等孩子下課無聊我就在這邊轉轉。在我們這個城市裡,節假日幾乎看不到學齡童在外玩耍,不是在培訓機構上課,就是揹著書包輾轉各個培訓機構的路上,很少很少看到節假日有“賦閒”在家的孩子。

“孩子沒上興趣班嗎?”

“沒有感興趣的,就喜歡幫我們賣東西。”

“語數外沒有上上提高班?”

“現在六年級每門都在85以上,可以了,作業都按時做的。”

......

這是家長的回話。

你說人家是缺錢不給孩子上課外班的嗎?不是,這個門面房的房租就要10萬一年了,在這個城市裡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也有兩套房子和一輛車了,但是人家父母就是這麼淡定。

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我們為什麼要逼著孩子學這個學那個,每門功課必須達到多少分,為的是什麼?我們教育孩子的口頭禪就是:“都是為你好,為了你將來會有個好前程,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好收入,到底是多高才算好?我們比賣炒栗子的父母多讀了幾年書,掙的錢卻未必比人家多,生活質量也未必有人家高。小孩子手腳麻利的像個大人在店裡忙來忙去,臉上洋溢著天真幸福的笑容;而我的孩子週末卻揹著沉甸甸的書包換幾個地方上課,臉上帶有情緒。

我們這些人是中國最焦慮的人群。自以為多讀了幾年書,工作十幾年卻沒多大起色,於是開始把自己的希望轉嫁到下一代身上,他讀書好成績好,我就有面子,我就看到未來的希望。折磨孩子的同時也在折磨自己,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錢,還惡化了與孩子之間的感情。“有一種鳥,自己不會飛,就下個蛋,讓蛋飛。”說的就是我們這種父母。

我在思考,我們到底在圖什麼?我們花了那麼大的心血,孩子就一定會朝著期望的那樣?也許,那個賣栗子的小姑娘,將來還是會賣栗子,再嫁一個翻炒栗子的小夥子,他們不愁吃不吃愁穿,生活富足,幸福美滿。美好的生活不一定非要是王子和公主,栗子姑娘和炒栗子哥也可以啊。至少,他們還知道怎麼去炒栗子並賣出去,可是我的孩子會什麼呢?如果學習不好,沒有按部就班上高中上大學,他又能做什麼?

想來想去,其實是因為我們做父母的沒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