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考题型之古诗,常考的方式如下!归纳齐了

中考语文,关于古诗到底怎么考?如何应对?

下面是精选了几个核心城市的一模、二模语文试卷,看看古诗命题方式:

授之渔学堂,专注中考、高考,归纳总结中考高考各科的精髓,让我们的学子得方法,有高分!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6.这首散曲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_(人名)。(2分)

7.下列对本曲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点相思几时绝?”直抒作者缠绵的相思之情。

B.“凭阑袖拂杨花雪”点明离别的季节是暮春时节。

C.“溪又斜,山又遮”写出离别时女主人眼前之景。

D.“人去也”饱含女主人公难以割舍的离别的伤痛。

6.(2分)元 关汉卿 7.(2分)A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加点字“足”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

B.“争暖树”形象地写出了早春生机。

C.描绘的景色都是诗人在白沙堤所见。

D.诗中表达出作者游湖时喜悦的心情。

6.(2分)满足 7.(3分)C


中考语文必考题型之古诗,常考的方式如下!归纳齐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这首小令在元曲中极负盛名,被誉为“_____________”,作者是元朝的____________。(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枯藤老树昏鸦”烘托了村落的古朴恬静和温馨。

B.“小桥流水”是游子对家乡的美好记忆。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了游子悲凉的境况。

D.“断肠人在天涯”点明了远在天涯的亲人因思念游子而无限悲伤。

6.(2分)秋思之祖 马致远 7.(2 分)C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诗中“阴阳”的意思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分)

7.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写诗人远望泰山时惊叹它的雄壮险峻。

B.颔联写近望泰山赞叹其神奇秀丽巍然耸立。

C.颈联写久望层云归鸟而心胸激荡眼眶欲裂。

D.尾联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壮志豪情。

6.(2分)山北 山南 7.(2分)A


中考语文必考题型之古诗,常考的方式如下!归纳齐了


水仙子·咏江南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_________,曲题是_________。(2分)

7.下列对本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曲中“淡”字增添了几许诗意盎然的淡淡秋意。

B.“看沙鸥舞再三”句为江南美景平添了几分孤寂。

C.“卷香风十里珠帘”一句暗示了江南水乡的富丽。

D.“爱杀江南”作结尾,既突显主题,又直抒胸臆。

6.张养浩(1分) 咏江南(1分) 7.B(2分)


水仙子·咏江南

(元)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 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6.“晴岚”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曲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晴天空中仿佛有烟雾笼罩

7.爱杀江南。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_(人名),词中“沧洲”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7.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诉衷情”。

B.“当年万里觅封候”写出了词人当年远离家乡、壮志报国的情景。

C.关河梦断何处”流露出词人对将要离开军队而产生的遗憾之情。

D.“泪空流”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不甘。

6.陆游 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地

7.C


中考语文必考题型之古诗,常考的方式如下!归纳齐了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____________。(2分)

7.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横”字写出水之动态。

B.“绕”字写出山之静态。

C.尾联抒发难舍难分的情感。

D.通篇都在写秀丽的自然美。

6.李白 7.C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从诗题可知,这是刘禹锡写给___________(人名)的一首___________诗。(2分)

7.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凄凉”“弃置”二词,饱含诗人的心酸和愤懑之情。

B.颔联借“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表达怀旧和思乡之情。

C.颈联以“沉舟”“病树”两种意象表现诗人的乐观和豁达。

D.尾联写诗人为了感谢友人,准备暂时振作精神来面对未来。

6.白居易(白乐天)(只写“乐天”不得分) 酬赠(酬谢/酬答,答谢,应答/赠答/回赠)(每空1分,共2分)

7.A


【甲】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乙】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甲】词是李清照写的《__________》,【乙】词是__________写的《蝶恋花》。(2分)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都表达了女主人公细腻的情思。

B.都是借春花春草抒发愁情的怀人词。

C.主人公都借酒浇愁而终究无法排遣。

D.都隐含着词人的惆怅和无奈之情。

6.(1分)如梦令 (1分)柳永

7.(2分)D


中考语文必考题型之古诗,常考的方式如下!归纳齐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 晚号__________居士。(2分)

7.对这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孤山、贾亭、白沙堤都是西湖的名胜。

B.第一、二联动静变换,诗人联想丰富。

C.第三、四联,描写早春之景美不胜收。

D.全诗语言绚丽,物象丰富,情感浓烈。

6.白居易 香山 7.A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诗歌作者是__________(人名),钱塘湖就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____________(地名)。(2分)

7.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水面初平”勾勒出湖水平湖堤的早春轮廓。

B.“早、新”二字描绘了莺和燕新来时的动态。

C.“渐欲、才能”表现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

D.“行不足”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留恋。

6.(1+1分)白居易 西湖

7.(2分)B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提。

6.诗中“早莺”“新燕”“__________”等事物充分体现早春的季节特征。(2分)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歌描绘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

B.诗歌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C.诗歌以“行”为线索展现西湖的最色。

D.诗歌呈现了早春时节喧闹的游湖场景。

6.(2分)浅草

7.(2分)D


中考语文必考题型之古诗,常考的方式如下!归纳齐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曲中的“昏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下列对“夕阳西下”一句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点明流浪旅人思秋的特定时间。

B.渲染既温情又悲凉的特殊氛围。

C.使得全曲情境交融,浑然一体。

D.烘托抒情主体怅惘若失的心绪。

6.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7.C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蝶恋花

(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6.上面的诗词里,出现了同一个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这个词是__________。(2分)

7.对《黄鹤楼》和《蝶恋花》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崔诗是近体诗的佳作,柳词是婉约词的精品。

B.崔诗写芳草凄迷动人心,柳词借春草绵延诉衷情。

C.崔诗绘日景晚景颇具图画美,柳词写有声无声角度多变化。

D.崔诗传递出伤感与思念之情,柳词表达了坚毅与执着之意。

6.愁 7.B

中考语文必考题型之古诗,常考的方式如下!归纳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