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生鮮社交電商發展不景氣?

價格戰並不利於行業發展

生鮮電商不同於服裝、家電等其他品類電商,非標屬性、損耗、倉儲物流成本高,就相同的利潤去計算,生鮮在網上的售賣價格跟實體店售賣價格相比,只高不低。有業內人士計算過,客單價150元以上,針對C端的生鮮電商才會有盈利空間。以目前拼團電商的客單價,虧損不可避免,只能犧牲產品品質,亂象頻發也在情理之中。

為什麼現在生鮮社交電商發展不景氣?

2011年開始掀起的“百團大戰”因為剝奪商家太多利益最終慘淡收場,而打價格戰的生鮮拼團也正在走上團購的傷害行業老路上:

1、消費者角度:以低價方式培養的消費者並沒有粘度,品質不到位更是違背了消費者最原始的訴求。低質量的拼團體驗搭進去的是消費者的人脈圈,畢竟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惡意營銷等急功近利的“拉新”手段只會讓社交電商成為偽命題;

2、生鮮電商行業角度:農產品的季節屬性導致生鮮電商們在相同時間段內產品同質化嚴重,大量的低價引流逼迫著原本想健康發展的企業不得不打亂節奏跟風,整個行業並沒有被帶入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

燒錢做流量沒有未來,迴歸商業本質才是正道

在資本世界的視角里,尤其在某些天使投資方看來,投一家值錢的公司遠比一家賺錢的公司來得回報快。不顧風險增高,鼓吹做一家“想象空間大,市場前景好”的值錢公司,就是所謂的互聯網思維,而這種思維培養了一堆做流量特別厲害的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流量的快速獲取意味著負面也會迅速傳播,消費者口碑差了意味著品牌也就臭了。

在目前生鮮電商行業內,真正深入供應鏈,把前後端都做好的人寥寥無幾。有的公司一味去追求輕模式,沒有自己的供應鏈,倉儲、物流外包,只承擔流量和補貼,導致產品質量出現各種問題,售後服務也是各種門檻等等。透支消費者的信任,最終只能是被消費者遺棄。在得到流量的同時,迴歸商業本質,打實基礎,保證消費全過程的順暢才是一個企業健康發展的第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