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孔子周遊列國推廣儒學失敗原因

孔子周遊列國,是為了宣傳他的政治主張,希望各諸侯國國君採用他的儒術治理國家。其實孔子做過官的,他的最高職位被封為“大司寇”,代理國相事務,但他並不是為了“權”,而是是想讓全社會都倡導 ”仁愛“之風,而不是謀求某一個國家強大。

200、孔子周遊列國推廣儒學失敗原因

孔子處於春秋後期,此時周天子只是一個空架子,並不能對諸侯各國“發號施令”。各國的制度、政策的制定是各國國君。所以孔子只有周遊列國。

我們知道孔子博學多才,治國魯國也很有成效,可為何推廣儒家思想到最後卻失敗了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小人是一個方面。孔子名望很高,許多國家都想聘請他。

孔子17歲時,魯國大夫釐子病危時告訴他兒子:“日後一定要重用孔子”他初在魯國時,齊景公親自帶著晏嬰來到魯國問政。後來到了齊國受到重用,但由於受到晏嬰等大臣的排擠。

公山不狃反魯時,也派人來請孔子。由於孔子久不得志,開始時也想去,但最終沒有成行。

佛肸佔據中牟,反叛趙國,也想孔子輔佐。孔子本想去,但考慮到佛肸為人不善,便沒去。

季桓子後悔生前沒有重用孔子,臨死時便囑咐他的嗣子季康子:“你以後一定要召回孔子”。

後來衛出公想起用孔子。孔子告訴他的弟子:“沒有名分,那將辦事不力”,便沒有去。

一,孔子處於春秋後期,他去世時,中國已經進入戰國時期,此時早已禮崩樂壞,出現弱肉強食,諸侯兼併的時代,此時要求各諸侯國君推行“天下博愛“已經不可能。

二,那些士大夫是既得利益者,腦子裡的奴役、剝削、自私等觀念根本無法拔除。孔子的主張與他們的利益相牴觸。

三,孔子被許多國家拒之門外,他甚至還遭到了多次生命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