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你的一個警醒:不管身處何職位,一定要做成長型的人。

3月16日有數據公佈,中國已有約500萬人失業,失業率創歷史新高。

而​國際勞工組織也警告:疫情將至2500萬人失業。


疫情給你的一個警醒:不管身處何職位,一定要做成長型的人。

失業率創歷史新高


你是不是當中的一員?

“我失業了,疫情過後公司也倒閉了。”​

“疫情期間只能領1800的基本工資,還不起房貸車貸,手頭上又沒有錢週轉,壓力山大。”​
“趁著疫情不開工期間,我重新梳理了自己的資源、愛好,做起了微電商,收入也還挺樂觀。”​
​“除了主業,我還有自己的副業,所以疫情期間我收入沒有受多大的影響。”
這是我採訪身邊人發現的幾種狀況,第三和第四種,她們都是成長型類型的人。​
​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成長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去創新。所以成長不是按部就班,而是在之前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疫情給你的一個警醒:不管身處何職位,一定要做成長型的人。


就像我們抗疫英雄鍾南山曾在他的“南山班”開班儀式上說的:“希望我班上的學生從一年級起就能親身接觸病人,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英語流利、卻去國外實驗室做高級打工仔的人,而是創新型的中國醫學實用人才。”


更像錢昌照說——盛世人人知自奮。


不努力就會被時代的齒輪吞沒,或者是被後來居上。2019年主持人大賽中的蔡紫,大家都說:蔡紫整場發揮強勢,無論故事講述還是面對突發狀況展現強大的主持功力,奪冠實至名歸。


疫情給你的一個警醒:不管身處何職位,一定要做成長型的人。

2019年主持人大賽文藝類冠軍


在高手雲集、各個都優秀的選拔中大家問什麼是她呢?一起來看看她的努力大家就可以明白了。

蔡紫, 1986年出生,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學霸”。高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國傳媒大學,中傳這所大學不簡單,因為不光是教育部直屬語言藝術類行業特色大學,更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也是一所“211工程”大學。

蔡紫考入這麼好的大學後,並不像其它人一樣開始放鬆、玩耍,不顧學業,她努力的學好每一門課,打好基本功,經過四年的專業學習後,依舊沒有止步於此。選擇深造讀研,在2012年又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傳的媒體策劃與運營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最終獲得了中國傳媒大學媒體策劃與運營專業碩士學位 。

她不光在播音主持專業有著不俗的表現,同時,也在不斷拓展自己的知識面與發展方向,比如研究生期間所涉及到的新媒體行業。

而在參加央視主持人大賽之前,她已經有著超越很多主持人的主持經歷。


疫情給你的一個警醒:不管身處何職位,一定要做成長型的人。


例如她主持過《王牌戲中戲》、《生活圈》、《中國有範兒》、《家屋室的主人》等節目,這些豐富的主持經歷,不光讓她積累了豐富的主持經驗,也讓她面對大舞臺時,多了一份沉著與冷靜。2011年,憑藉優異的表現,蔡紫獲北京電視臺首屆“

觀眾最喜愛的主持人”評選優秀主持人獎,是獲獎主持人中最年輕的一位

看到這,相信大家心中都明瞭了,真正的實力來自後天努力學習而形成的“獨一無二”的氣質與魅力,以及她讓人超級舒服的親和力。

疫情給你的一個警醒:不管身處何職位,一定要做成長型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與之相反的,就是前段時間孫儷主演比較熱播的電視劇《安家》,在靜宜門店有一位員工,大家都叫他985,這稱號意味著他是名牌大學畢業,雖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他,在房店長來之前,一直業務沒有什麼進展,也沒有做什麼實質性的努力。從劇中也可以看出他一直沉浸在自己是名牌大學畢業的光環中,畢業後止步不前,沒有實質性的成長,如果不是房店長的狼性管理,逼著他去成長,估計他都沒有那麼快的能出單。


我們如何做一個成長型的人?

一、不以年齡為藉口,讓年齡成為束縛

阿里巴巴之前就出了一則招聘,令人驚訝的招聘內容是:年輕超過60歲,有中老年的圈子,定期舉辦中老年淘寶使用體驗。這則招聘還顯示,中老年用戶用研員的年薪在35~40萬。

看到這我才明白所謂的什麼中年職場危機,其實是對於那些在職場上一直不求上進的人的。在職場前進的道路上不應讓年齡束縛住我們的手腳,每個年齡段都可以拼出自己的一翻天地。

二、及時事解決出現的負面情緒

在工作中,有時會遇到持這樣工作心態的人:反正我努力了也沒得到領導的賞識或者怎麼幹都是幫公司打工,每天就得過且過。這是一種很危險的負面情緒,因為它會讓你蹉跎了歲月,並且耽擱自己的成長。當我們有這種想法時,應該及時的調整

三、專注當下

工作上也有很多人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每做一件事都是淺嘗則止,沒有對自己的領域做深入的研究和學習。或者是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一個成長型的人應將注意力和精力專注於每一天、每一件事上,不斷的改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