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醒:這樣的愛,更是害!別再讓孩子為它悄悄買單

01

"你煩不煩呀,閉嘴!"

“快出去!我就是不想看到你!"

每天一開門,都能聽到隔壁王敏對姥姥的怒吼。又一次激烈的爭吵後,氣得渾身哆嗦的老人向我哭訴道:“18年呀,我給自己養了個仇人,這是為什呀?"

今年,女兒高三,我陪讀。和我們同住一套房子的另外一戶也是高三陪讀,所不同的是,陪王敏讀書的是年近70的姥姥。

相處中得知:王敏的媽媽是一位國家公職人員。18年前,她費盡心思請了半年假,一心想生個兒子,結果二胎又生了女孩。為了不被人發現,生下孩子未滿月就回深圳上班了。這個孩子就是王敏。媽媽走了,而王敏被留在這個內地市級小城。

從此,王敏跟隨姥姥、姥爺生活。

每當老人們看到別的孩子在爸爸、媽媽懷裡撒嬌就一陣陣心酸。想想小王敏有家不能回,有爸媽卻不能見,不由得對她疼愛有加。姥姥對王敏幾乎有求必應,想吃什麼,買!想玩什麼,買!老人覺得似乎這樣能彌補孩子缺失的父母之愛。

上小學了,王敏除了學習,姥姥從沒讓她做過家務,哪怕一雙小小的襪子、一件小小的內褲也沒讓她洗過。就這樣,姥姥再苦再累也沒抱怨過。

隨著年齡的增長,王敏進入了青春期,她越來越恨媽媽當初為什麼生下她?越來越報怨姥姥當初為什要收留她?

警醒:這樣的愛,更是害!別再讓孩子為它悄悄買單

直至有一次與班裡一位男生吵架後,打遍家裡的電話沒有一個人接,王敏陷入了歇斯底里:從此對姥姥常常大吼小叫!她恨姥姥!

02

王敏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

首先:姥姥的重"養"不重“育",至使孩子長期心理缺少正確的引導,從而形成不健康的偏激心理。

其次:根源在姥姥、姥爺的溺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習慣於別人為他做事,而這種心安理得讓她只懂索取,不懂付出,更不懂感恩。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說的就是溺愛。

最後:寄養讓王敏感到被拋棄,內心焦慮,缺少安全感。

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早年與母親過早分離的孩子會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會深深地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並感到沮喪,在成年後會無法形成健康的情感關係。

生而不養,有罪。養而不教,失職。長輩的失職,最後都由孩子為他們悄悄買單。

古人尚且知道:養不教,父之過。可現在又有多少父母讓孩子毀在了“養不教"上。

警醒:這樣的愛,更是害!別再讓孩子為它悄悄買單

03

晚年得子的李雙江,對李天一太溺愛,要什麼給什麼,嬌生慣養。

由於李雙江夫婦的過分溺愛,把李天一養成了目中無人,不尊重人的性格,年齡越來越大,李天一闖禍越來越多。

李雙江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在李天一15歲的時候,他開著百萬豪車在路上行駛,半年內違章了32次還未受罰。這件事發生之後,李天一被收容教養1年,出來之後他還是不改正自己的錯誤,反而更變本加厲,不久和朋友一起對女性實施了輪姦。

那一年,他未滿17歲。李雙江夫婦用溺愛換來了兒子10的牢獄之災。 這個慘痛教訓再次證明了"慣子如殺子"這句話。

當對孩子的教育變成了寵愛和金錢,孩子的一輩子也就毀了。重養,不重“教”,父母嚴重失職。最終,孩子以慘痛的教訓來為父母失職買單。

高爾基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識。”

當長輩對孩子的愛停在本能上,那與動物有什麼區別呢?

警醒:這樣的愛,更是害!別再讓孩子為它悄悄買單

04

原騰訊副總裁吳軍師在《見識》裡說:

“一個孩子能走到什麼程度,跟父母有很大關係。"

孩子尤如成長中的小樹。一棵小樹只有經歷了一年又一年風吹日曬,雨淋霜打,修枝剪葉才能漸漸長成參天大樹。

當家庭"養育",只注重"養",而忽視了“育”,就如小樹失去了修枝剪葉的園丁。失去了園丁的小樹哪怕養料再多,陽光水分再充足也只能任其野蠻瘋長,最終成為一棵雜技亂葉的灌木。

警醒:這樣的愛,更是害!別再讓孩子為它悄悄買單

05

生活中父母典型的溺愛形式有:特殊待遇、過分關心、輕易滿足、包辦代替、懶散…:

怎樣做父母才能走出溺愛的泥譚,讓孩子健康成長呢?

一、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從小事做起,洗自己的襪子、毛巾;整理自己的書包、臥室。開始不會做,父母要有耐心教給方法。父母善於表揚孩子的點滴進步。

二、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吃飯後,收拾碗筷,擦桌子,打掃衛生等。

三、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應讓他們通過努力自己爭取。

孩子想要個玩具,可以讓他在某方面努力達到一定程度,再幫實現。

四、對孩子所犯的錯,及時指出,不縱容。自己犯錯,自己承擔後果。

成長中的孩子難免犯錯,但家長要及時指出,鼓勵改正。

警醒:這樣的愛,更是害!別再讓孩子為它悄悄買單

作為父母應清醒認識到溺愛不是愛,只能是傷害。有"教”、有"養",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