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剥夺孩子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 预防心理疾病也不能因噎废食

开学之初,听别班老师讲有孩子因抑郁需要休学。

以前只要听到焦虑症、抑郁症就会让人谈病色变,如临大临。曾几何时,焦虑、抑郁成了高频率词语,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

在停课不停学的日子中,就有网络报道,长时间宅在家里,有的就宅出了心理问题。

以前做教育,只要大量阅读教育书籍便可。现在做教育,不阅读一定量的心理书籍,你是难以走进孩子的心理大门的。

我们那个年代,物质生活那么苦,没有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的,没有寻死觅活的。而现在,写作业都会成为家庭战争的导火索。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人们常常发出疑问,这个社会怎么啦?

你不能剥夺孩子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  预防心理疾病也不能因噎废食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提醒人们:21世纪,比癌魔更可怕的是精神疾病。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疲惫不堪?为什么孩子的心灵越来越不堪一击?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往往容易与心理疾病不期而遇?

其实日本作家的《人间失格》中有一句话可以给你解除部分疑惑:一直活得很累,都是因为太敏感。

太敏感的人,往往把焦点放在别人身上,容易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过于敏感又脆弱的人,往往没有主见,容易被别人套牢。

正如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所说:“有时候,我们活得很累,并非生活过于刻薄,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


你不能剥夺孩子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  预防心理疾病也不能因噎废食


有的孩子心事重重、郁郁寡欢,是因为担心同学的嘲笑,惧怕同伴的竞争,挂碍父母的焦虑、抵触老师的批评……永远活在别人的眼里,活在自己的固执己见中,就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活出自己的本色。害怕生活中的挫折,就永远挣脱不了挫折的束缚。

按照吸引力法则,你怕什么,就会来什么。孩子一发脾气,家长就缴械投降。孩子稍许狂躁,家长就大惊失色。

有时候孩子的确是心里负载过重,但有时候孩子是抓住了家长的软肋,他们知道家长担心什么、害怕什么,他们知道家长最害怕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有的就恃宠而娇,有恃无恐。

其实家长对于心理疾病也不畏之如虎。不要被你的担心和焦虑所束缚,不要被你的害怕与恐惧所绑架。青春期的孩子是有点与众不同,但也不是那么不堪一击。

你不能剥夺孩子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  预防心理疾病也不能因噎废食


中国有句古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有的家长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这也对,只不过按照中医的说法,预防大于治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家长害怕什么东西,希望您主动弥补您的知识短板,不要要被所谓的心理问题所吓倒,更不要自己吓自己。

退一万步,青春期由于荷尔蒙分泌旺盛,即使出现了什么问题,也不用惊慌失措。因为一个在爱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出什么大的问题。即便出了问题,爱也是解决问题的首选良药。

有一个男孩,有一段时期,像吃了火药一样一点就炸。在与父母吵闹的日子里,居然说出了自己想被车撞死的糊涂话,父亲听了,直接缴械投降。母亲听了,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

你不能剥夺孩子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  预防心理疾病也不能因噎废食


那位父亲还给我打电话,说:“老师,他的作业,您不用查了,我也管不了。还是保命要紧!看来儿子也不是读书的料,就算了。……”

听了那位父亲的话,我虽未哭笑不得,但我真的同情那位父亲。儿子的一句气话居然让他对儿子彻底放逐,看起来他是一位开明的父亲,也心疼孩子,但一遇到孩子炸毛就束手无策,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家长为什么会因为孩子的一两句气话而被吓得魂飞魄散?因为你不学习就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因为你不学习就走不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因为你不成长就不知道与孩子一同与时俱进,因为你不成长就做不出应对危机的预备方案。

庄子曾经告诫人们,人之所以痛苦、恐惧,往往是由于智慧不够。

而增长智慧,唯有学习。这种学习不只是一种经验的复制,更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独辟蹊径。它最考验人的勇气、耐心与智慧。

你不能剥夺孩子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  预防心理疾病也不能因噎废食


粥左罗老师说,比努力更重要的学习是升级你的思维层次。

家长无比疼爱孩子,想尽一切力量保护孩子,而保护孩子的最好方式是教会孩子学会面对挫折并享受挫折。

你要改变对挫折的观念,不要抵触它、厌恶它、排斥它……而要包容它、理解它、利用它……正如印度哲人泰戈尔所说:“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其实面对挫折,老祖宗早就给过我们人生参考答案。

孟子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这段名言,其实是告诉我们痛苦才是人们成长的养料。正如白岩松所说,人生是痛并快乐着。

你不能剥夺孩子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  预防心理疾病也不能因噎废食


孩子考差了,家长不必急匆匆地前去安慰,除非孩子需要。育儿专家尹建莉曾说:“多余的提醒和安慰满足了家长,却给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

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不必急着给孩子分担,只要他背负得起。

心理学家斯考特.派克说过的一句名言正好可以劝慰各位家长:“我们不能剥夺别人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

让孩子多吃些苦,多受些累,也是家长对孩子爱的高瞻远瞩,爱的情深意长。这也是家长对孩子的计之长远,更是家长对孩子的未雨绸缪。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惧怕挫折是人之常情。但恐惧只会放大挫折的负能量,只有教会孩子勇敢地面对挫折,坦然地享受挫折,才能磨练孩子的心性,增强孩子的心理耐力……

你不能剥夺孩子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  预防心理疾病也不能因噎废食


当孩子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当他面对人生问题能独挡一面时,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无牵挂了。

别担心!别害怕!往前走。任何困难与挫折,甚至危机,都不足惧!把人生的绊脚石变成你的垫脚石。

正如台湾的身心灵大师张德芬所说:“一开始我们总是以为自己想要的东西是最好的,却总会发现,原本不想要的那些东西,最后都变成了生命的礼物和祝福。”

陪伴孩子的过程有艰辛也有快乐,只要改变你对挫折的态度,不再把它当成你生命中的负担,它最终就会变成你生命中的礼物。

正如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说:“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你不能剥夺孩子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  预防心理疾病也不能因噎废食


当你陪伴孩子越过千山万水之后,你会发现孩子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你的水平早就水涨船高,你的能力早已狂飙突进。

当家有孩子小升初,当家有孩子要迎接生地会考,当家有孩子迎接中考,当家有孩子迎接高考时,这些孩子的父母们往往是高焦虑人群。

因为他们摩拳擦掌已久,早就跃跃欲试,想一决雌雄、一争高下。殊不知这种摇旗呐喊早已变身为孩子的沉重压力,往往令孩子不堪重负。

不要让考试纠缠孩子的人生,只要我们踏踏实实活在当下,稳稳扎扎过好每一天,只要关注好过程,结果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人生是一瞬间一瞬间的积累,不要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担心与焦虑上,只要学习,只要成长,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有解药。

最后把契诃夫的话送给大家:“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好好品味这句话,您和孩子将受益终生。

你不能剥夺孩子从受苦中获益的权利  预防心理疾病也不能因噎废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