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屬性 人性

文化屬性 人性

文化屬性  人性

從來不追劇的我,一次偶然,朋友介紹根據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拍攝的電視劇《天道》很值得一看,正好周未有點閒時,就一口氣把24集電視劇看完,又在線上把這本小說讀了一遍。確實很好!與其說是“殺富濟貧的商戰教科書”,倒不如說是用哲學對“文化屬性”“人性”的大討論。

電視劇保持了小說的原汁原味,甚至連臺詞基本用的都是小說裡的原話,用普通的語言闡述深奧的哲學思想,通俗的語言描繪人性的善與惡,有些道理咱說不出、想不出,但一咂摸確實是那個理兒。

劇中多次出現“文化屬性”一詞。小到個人,大到民族,“文化屬性”成了個體和集體價值和前途的思考。在不同的“文化屬性”考量下,劇中那些玄妙臺詞,既有哲學層面的闡釋,也有對城市生活的解讀,糅在一起卻讓人一思再思。雖然理解浮淺,也說不明白“文化屬性”到底是什麼,但是能體味到說不出來的其中道理。

這裡我想說說,劇中強調的“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的思想。個人認為強勢文化主要是指人性中的“善”,尋求的是共贏;弱勢文化主要是指人性中的“惡”,尋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可以說是人品的好壞。

主人翁丁元英,一個有靈魂的人物,很鮮活,既可以投機——一夜之間千萬元入袋,也可以一無所有——只吃一碗泡麵,甚至能忍受靠賣收藏的唱片度日的清苦,拿得起、放得下、能包容,不貪戀、不世俗、不爭強,即使是面對冷眼、鄙夷和質疑,他也不作解釋,遵從於自己的道,理智的可怕,無可挑剔,像神一樣的存在於世俗生活中。事想得很周全、很細緻、也很長遠,都說下棋多想三步,他能多想五步、十步,甚至是從開局就布了讓對方一步一步按他的意圖往下走的局。能說成是“文化”的造就和“人性”的修煉嗎?如果他沒有讀清華大學,沒有留學柏林洪堡大學,沒有曾就職國內外知名公司,他不會有這樣的“強勢文化”。如果沒有音樂、香茶和遠離世俗的清靜,以及“進一步則為淨土,退一步則為凡塵,而這一步難如登天”的佛語戒道,他的自我人性修煉也不會把所做的扶貧工作看得那麼輕,當然按他所說“就是為了一個禮物,沒有那麼高尚”,事實也確實如此。

有為青年馮世傑為了幫助村裡農民脫貧,同時也為了自己的更好創業,聯合另外兩位志同道合的兄弟,請求丁元英幫忙。由於文化、見識、能力所限,也就是說個人素質的影響,只圖眼前利益,而失去了長遠的更大利益,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所面臨的一種境況。特別是葉曉明、劉冰表現得更為突出,“用人時朝前,不用時朝後”,小肚雞腸,絕不能損失個人利益,甚至還可能

為了達到某種個人目的,不惜拋棄做人的基本。這不就是“弱勢文化造就的弱者”嗎?當然,還有那個“只有予,沒有盾”的樂聖公司老總,“如果敗訴,就從9樓跳下去”,最終雖然是沒跳樓,而是以“疲勞駕駛車禍”而自殺。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弓,不能拉得太滿”

讀罷,思緒還不能釋放,時常還停留在故事梗概中,有時在琢磨他們的對話,實實在在的存在著,看似平淡,卻總是銜接的剛剛好,將人性和世俗文化一步步地引發我們去思考,說的很透,看似大家都懂的道理,總是那麼的富有深意,回味無窮,似乎也看開了很多事情,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不是你的就不要去強求。

還是要有“文化”,這個“文化”決定了生活的層次和質量,同時用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屬性”修煉“人性”,提高人文素養和能力素質,將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讓生活更加輕鬆和美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