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文与村民的关系,是破窗效应的典范,是人性丑恶的现实写照

最近,朱之文的家门被人以嬉笑、打赌的方式无情的踹开了,我原本只想以一个观望者的态度去默默的关注下去,但是每次看到网上的短视频和文章评论时,我又想写出我对这件事的看法,究其原因是人们要么同样以嬉笑的方式将这件事一带而过,像看待闹剧一样找了个乐子;要么只是义正言辞的讲几句公理,却显有人愿意去揭露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甚至人性到底丑恶到什么地步了?似乎没人愿意过多的去评说。

朱之文与村民的关系,是破窗效应的典范,是人性丑恶的现实写照

一、朱之文为什么一忍再忍

从大门被踹开到朱之文出门仍然与周围人赔笑、合照来看,他仍然对他这得之不易的而来生活的稳定性缺乏足够的自信,他经历了人生三大苦之一的少年丧父,他在他的田地、鸡、鸭、鹅、玉米的陪伴下沉寂到中年,突然有一天上帝赐给了他一大堆馒头,他必定死死的攥在手里。他受尽了人间的苦,尝尽了人间的恶,他不敢让这大堆的馒头又无端的没了,温饱与凌辱他选择的是温饱。有人说朱之文这是作秀,敢问说这话的人你为何不让别人去踹你家的门或者给你一个耳光,你也好在万千屏幕前秀一把呢?

朱之文与村民的关系,是破窗效应的典范,是人性丑恶的现实写照


二、朱之文为什么被过度消费

朱之文自从出名以后,就被村民们一直消费着,到了近几年短视频的兴起,这种消费更加变的变本加利。因为以前自媒体得靠写文章,村民大都没这个本事,所以被消费的还算少。但现在短视频加智能手机,一个热门视频就差题材了,而朱之文就是这天选的题材。

有视频就采访村民,问为什么要拍朱之文,得到的答案是:拍朱之文有钱赚。为什么有钱赚?因为自媒体平台为了扩大流量,竞争市场占有量,对这种丑恶行为采取了一定的放任态度。我个人认为是自媒体平台普遍在打“侥幸牌”,是一种利益与丑恶结合并无限放大的结果。在法制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一个普通人的人权遭到无端的漠视、践踏,是否值得每一个人思考?所幸那个踹门的人最终被拘留了,可是这样的事除了政府出面解决,社会、企业、每一个个体就真的没有这种公然抵抗歪风邪气的自觉性吗?如果只是为了上热门,那为什么踹门事件后却没有人去拍摄违法者的视频赚取吆喝呢?可见欺软怕硬之人性丑恶到了什么地步......

朱之文与村民的关系,是破窗效应的典范,是人性丑恶的现实写照


三、人性的终极丑恶在于能轻易看清别人的好与不好,却很难看到自己的优劣

现在关于朱之文的村民们,网络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朱之文红了以后没飘,但村民们都飘了。有村民根据主观意淫,得出朱之文上春晚一次能赚上千万的钱等等。但最让我震惊的是当地银行拉朱之文去存款,事后竟能将客户财产数额轻易让公众得知,以朱之文的存款额度我想存款业务应该是在会员室办理的吧?存款金额除了银行高管和经办人员,还有谁会知道呢?我不禁感叹隐私权在那样一个有着衣冠楚楚、光彩照人的工作人员和金融机构里,竟然也分文不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