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用筆術語

用筆術語如下


護尾

用筆的一種技法。指行筆至筆畫尾部而反收其筆鋒。東漢蔡管(九勢)稱:“護尾,點畫勢盡力收之。”護尾與藏頭的用筆方法,筆勢逆入而反收,逆則強健得勢,收則顯示筆有餘力。北宋米節“無垂不縮,無往不收”的論點,即從“護尾”擴展而來。

燕尾

指章草中的一種波法。如神龍本《蘭亭序》“欣”字右下半的“人”,其狀向燕之尾,故名。前人將來書橫:出筆的挑腳比喻為燕!。參見“燕不雙飛”。

柳穿魚

書法用筆術語


比喻應用吸撇。如形、影、彤、彬諸字,其右側的豎三撇,須有仰、平、覆三種有變化的筆勢,似三條小魚,用柳枝穿連起來,故名。

激石波

用筆時平捺稱“波”,激石者指字之捺筆似水之自泉口流出遇石激而湧過。

這種捺筆稱為“激石波”。如《蘭亭序》“欣”字捺有章草筆意者即是。

牽絲

亦稱“遊絲”、“引牽”、“引帶”。書法術語。指書寫點畫時由於筆勢往來留存於先後筆畫之間的纖細筆道。纖細如髮絲,挺健利落,起有上呼下應、意氣周流的作用,可以表現出書家功力。

過折收縮

書法用筆術語


運筆過程中的一種技法。過折,即指每畫一波,常三過折筆的意思;收縮,即北宋米蒂“無垂不縮,無往不收”說之略稱。運筆切忌直來直去,缺乏內涵。

清代包世臣《藝舟雙條》曾舉例:“學書如學拳,學拳者,身法、步法、手法扭筋對骨,出手起腳,必極筋所能至,使之內氣通而外勁出。......若徑以直來直去為法,不從事於支積節累,則大謬矣!”

內外拓

內,指意在收斂的筆勢;外拓,指意在縱放的筆勢。近人沈尹默認為:“大凡筆致緊敵,是內所成;反是,必然是外拓。後人用內外拓來區別二王書跡,很有道理,說大王(羲之)是內,小王(獻之)則是外拓。試觀大王之書,剛健中正流美而靜:小王之書,剛用柔顯,華而實增。”並指出:“內是骨(骨氣)勝之書,外拓是筋(筋力)勝之書。”

折漢股

比喻用筆技法的一種。漢原系古代婦女頭上的金銀飾物,質堅而韌;後被藉以形容轉折的筆畫,雖彎曲盤繞而其筆致依然圓潤飽滿。南宋姜蘿(續書譜)稱:“折漢股者,欲其屈折,圓而有力。”馬宗霍《書林記事》載:“相傳魯公與懷素同學草書於鄒兵曹(彤),或問日:'張長史見公孫大娘舞劍器得低昂迴翔之狀,兵曹有之乎?’懷素以古漢腳(折漢股)為對。魯公曰:‘何如屋漏痕?’素起捉公手曰:'老賊得之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