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講透非虛構寫作的所有技巧,幫你快速上手寫作

從18年初接觸書評算起,寫作有一年半的時間了,習慣了讀完一本書後輸出一篇書評,記錄書中有價值的信息和自己的學習心得。最近幾個月來,我發現自己開始害怕寫東西,找各種理由延遲寫書評,通過幾次觀察發現我是害怕寫出的文字和自己預期的不相符,導致越來越沒有信心了。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是我預期太高了,還是寫作過程出了問題?我一直在尋找答案,最近讀了《非虛構寫作課》,書中的觀點給了我很多啟發。

一本書講透非虛構寫作的所有技巧,幫你快速上手寫作

這本書的作者簡·耶格爾(Jan Yager),是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也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已經出版48部作品,被翻譯為34種語言暢銷全球。《非虛構寫作課》這本書自1985年出版以來,已修訂到第三版,雖然這些年來非虛構領域發生了很多變化,非虛構寫作技能依然是我們職場晉升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技能。

一本書講透非虛構寫作的所有技巧,幫你快速上手寫作

認識非虛構寫作

書中提到:“非虛構類寫作是以寫事實為主的寫作,用以引導、說服、娛樂讀者,也稱作說明性寫作或散文。基本上,除了小說、短故事、戲劇、詩詞和劇本,其他都屬於非虛構類寫作。”

非虛構類寫作的範圍非常廣泛,生活中寫信、備忘錄,工作中的報告、郵件、論文等都需要用到非虛構類寫作的技能,所以非虛構寫作的應用場景非常廣。

與虛構類寫作不同,非虛構類寫作並不一定需要天賦,只要表達清晰、寓意深刻,讓讀者清楚瞭解你的所思所想,就可能是一篇非常優秀的作品。所以非虛構寫作的技能並不需要天生,後天也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寫作技巧,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寫作方法,多加練習,你也可以寫出優秀的非虛構類文章。

非虛構寫作的7個步驟

一本書講透非虛構寫作的所有技巧,幫你快速上手寫作

1、確定主題,你想寫(或必須寫)的內容

下筆之前,先考慮清楚“我要寫什麼內容”或“我想說什麼”,明確寫作的主旨。工作或學習中,領導或導師會為我們佈置寫作任務,不管是寫一份月度報告還是寫一篇論文,這些任務都有明確的主旨,這樣基於個人角色的寫作內容是被動寫作。有時候,我們也會根據自己的想法主動構思一些想法,這些寫作就是主動寫作。

無論被動還是主動,都要考慮三點內容:

思路:也就是你想說的內容,思路就像一篇文章的靈魂,只有可靠、明確的主題才會引起讀者的共鳴,這樣的寫作才能收到別人的好評。

動機:你為什麼想表達這個觀點,是為了傳播知識、說服別人還是娛樂呢,不同的動機導致文章類型各不相同,最終的文風也會有差異。

目標讀者:你想寫給誰,如果寫作是為了投期刊,寫作風格一定得嚴謹;如果是為了娛樂大眾,段子類的文風更適合一些。不同的目標讀者,寫作風格不同,用詞性質不同,標點的使用規則也各不相同。

2、收集素材,研究你要用到的基本素材或其他相關信息

作者在書中寫到:“作品的內容基於你掌握的知識與發現”,在寫作中發現和收集素材是非常關鍵的一環,直接決定了寫作的高度和深度。比如在寫這本書時,耶格爾收集了165份、每份三頁的問卷調查,還對作家、潛在作家、教寫作的老師進行了多次電話採訪和當面採訪,這些素材讓整本書更加充實、豐富。

根據素材獲取方式的不同,書中將素材分為兩類:

  • 初步研究素材:採訪、直接觀察、聽到或閱讀到的別人編輯的日記、自傳、錄音、信函;
  • 二次研究素材(二手資料):被別人加工整理過的材料,如新聞報道、政府新聞等;

書中提出了不同途徑收集素材的要求,以通過採訪收集素材為例,由於採訪具有信息交流不對等(發現的話題遠遠多於透露的內容)的特點,分為署名、匿名、背景三種基本的採訪模式。無論哪種方式,都需要決定你要採訪什麼樣的人,與對方取得聯繫並解釋你為什麼要採訪、採訪的用途,讓對方信服你直到願意接受採訪。在真正採訪開始前,還需要做好採訪準備,比如採訪時間、採訪時間段、採訪內容的方式等等。採訪中需要考慮記錄方式,照顧採訪者的反饋,及時保存採訪內容。

3、整理信息,製作任務清單(要點列表或細節大綱)

現在你已經收集到足夠多的素材,接下來就該考慮如何組織和使用這些信息,按照自己的寫作思路歸納整理材料了。在書中作者列出了組織材料的4個步驟:

  • 列出作品的要點,或草擬作品的大綱。
  • 攤開所有關鍵點,依照初稿的開頭、正文或結尾將它們分組。
  • 提醒自己,作品是寫給誰看的,根據目標讀者整理材料。
  • 找到各個部分的組織原則,常見的組織原則有時間順序、因果關係、比較和對比等。

4、撰寫初稿

我知道很多人有寫作焦慮,希望一次就能把稿件寫好,實際上,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的是專注於內心的思路,把腦海中的感觸寫出來。

寫初稿時,不用太在意寫作風格,堅持先完成,後完善的原則。根據構建的寫作列表填充內容,先把你寫作的思路完成,再考慮修改完善的事。

正如勞拉· 布朗博士在《完全寫作指南》中寫到:“一旦開始寫,就應該藉著這股勁一直寫,寫得越多越好”。

5、如有需要,進行修改

《完全寫作指南》還提到:“很少會出現特別完美的初稿,其罕見程度就像是在溫哥華看到了晴天,或是在佛羅里達看到了北極熊。修改並不意味著你寫得不好,它只是寫作流程中的一個環節。無論你寫的是什麼,都應該留出時間來修改初稿”。

寫完初稿後從頭到尾讀一遍,檢查文章結構是否完整合理,問問自己,每一條陳述是否都有材料支持,文章內容是否合理。書中提到可以將文章放置一兩天,以全新的視角和感受閱讀初稿,或許能有新的感受或者發現新的問題。

6、遞交作品

修改完善後,及時將寫作內容提交給領導或導師,如果你在進行新媒體寫作,及時將內容更新到各個平臺上。書中講解了出版作品的流程,如果你計劃出版一本書,可以看看這部分內容。

7、酌情收集他人對作品的批評意見

每個人能發現的文章問題總是有限,通過收集別人的意見,及時發現問題,也是寫作提升的關鍵一步。

以上就是非虛構寫作的7個步驟,需要注意的是,這7個步驟相互獨立,我們可以從任何一個熟悉的步驟入手,先把自己最順手的部分完成了,再逐步完成其他步驟即可,完全沒有必要拘泥於這些步驟,反而不利於擴展自己的寫作思路。

突破障礙的8大方案

一本書講透非虛構寫作的所有技巧,幫你快速上手寫作

寫作障礙是指暫時或長期無法動筆寫作,為了幫助我們克服寫作障礙,如圖所示作者在書中提到了8大方案:

  • 堅信寫作能力可以培養;
  • 不必依賴對寫作的緊迫感
  • 不必追求“一次性寫好”
  • 先隨性寫,再慢慢補充
  • 創造屬於自己的寫作環境
  • 虛心接受讀者的批評意見
  • 制定時間清單提醒寫作
  • 不必每天堅持寫作

總結這8條方案,作者是在鼓勵我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案,依據自己的習慣不斷調整,直到找到最佳的寫作狀態。

我非常喜歡作者提倡的自由創作方式,通過給自己設定一個截止時間,比如15分鐘,自由地寫下你大腦中與創作主題相關的想法、知識或感受。保持寫作狀態,直到截止時間,然後回頭審視作品。在這種無拘無束的氛圍裡,記錄在腦海中飄過的各種想法和思路,不要在意文字是否優美,邏輯是否通順,你只要做一件事——把思想用文字寫出來。通過這種方式,慢慢培養寫作的體感,久而久之培養自己寫作的習慣。

作者還提到制定寫作時間清單,強迫自己找出時間寫作。有段時間我在月度計劃中寫到“每天寫作一小時”,但是每天上班回來忙完家務,實在沒有精力寫稿,導致月度計劃一直沒能執行。後來我調整習慣,把寫作這件事放在早晨來做,有了空閒時間就開始寫作,通過這樣的調整,強迫自己每天上午就開始準備思路,早早就能完成寫作計劃,。

總結

《非虛構寫作課》幫我們梳理了寫作的基本步驟,還提出了8種解決寫作障礙的方法,是非常實用的寫作入門書,如果你想在非虛構寫作領域深入發展,不妨研究研究這本書的套路,從作者提供的武功秘籍中,找到你所缺失的部分,幫助你快速提升寫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