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讲透非虚构写作的所有技巧,帮你快速上手写作

从18年初接触书评算起,写作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习惯了读完一本书后输出一篇书评,记录书中有价值的信息和自己的学习心得。最近几个月来,我发现自己开始害怕写东西,找各种理由延迟写书评,通过几次观察发现我是害怕写出的文字和自己预期的不相符,导致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我预期太高了,还是写作过程出了问题?我一直在寻找答案,最近读了《非虚构写作课》,书中的观点给了我很多启发。

一本书讲透非虚构写作的所有技巧,帮你快速上手写作

这本书的作者简·耶格尔(Jan Yager),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已经出版48部作品,被翻译为34种语言畅销全球。《非虚构写作课》这本书自1985年出版以来,已修订到第三版,虽然这些年来非虚构领域发生了很多变化,非虚构写作技能依然是我们职场晋升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技能。

一本书讲透非虚构写作的所有技巧,帮你快速上手写作

认识非虚构写作

书中提到:“非虚构类写作是以写事实为主的写作,用以引导、说服、娱乐读者,也称作说明性写作或散文。基本上,除了小说、短故事、戏剧、诗词和剧本,其他都属于非虚构类写作。”

非虚构类写作的范围非常广泛,生活中写信、备忘录,工作中的报告、邮件、论文等都需要用到非虚构类写作的技能,所以非虚构写作的应用场景非常广。

与虚构类写作不同,非虚构类写作并不一定需要天赋,只要表达清晰、寓意深刻,让读者清楚了解你的所思所想,就可能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所以非虚构写作的技能并不需要天生,后天也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写作技巧,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方法,多加练习,你也可以写出优秀的非虚构类文章。

非虚构写作的7个步骤

一本书讲透非虚构写作的所有技巧,帮你快速上手写作

1、确定主题,你想写(或必须写)的内容

下笔之前,先考虑清楚“我要写什么内容”或“我想说什么”,明确写作的主旨。工作或学习中,领导或导师会为我们布置写作任务,不管是写一份月度报告还是写一篇论文,这些任务都有明确的主旨,这样基于个人角色的写作内容是被动写作。有时候,我们也会根据自己的想法主动构思一些想法,这些写作就是主动写作。

无论被动还是主动,都要考虑三点内容:

思路:也就是你想说的内容,思路就像一篇文章的灵魂,只有可靠、明确的主题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样的写作才能收到别人的好评。

动机:你为什么想表达这个观点,是为了传播知识、说服别人还是娱乐呢,不同的动机导致文章类型各不相同,最终的文风也会有差异。

目标读者:你想写给谁,如果写作是为了投期刊,写作风格一定得严谨;如果是为了娱乐大众,段子类的文风更适合一些。不同的目标读者,写作风格不同,用词性质不同,标点的使用规则也各不相同。

2、收集素材,研究你要用到的基本素材或其他相关信息

作者在书中写到:“作品的内容基于你掌握的知识与发现”,在写作中发现和收集素材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直接决定了写作的高度和深度。比如在写这本书时,耶格尔收集了165份、每份三页的问卷调查,还对作家、潜在作家、教写作的老师进行了多次电话采访和当面采访,这些素材让整本书更加充实、丰富。

根据素材获取方式的不同,书中将素材分为两类:

  • 初步研究素材:采访、直接观察、听到或阅读到的别人编辑的日记、自传、录音、信函;
  • 二次研究素材(二手资料):被别人加工整理过的材料,如新闻报道、政府新闻等;

书中提出了不同途径收集素材的要求,以通过采访收集素材为例,由于采访具有信息交流不对等(发现的话题远远多于透露的内容)的特点,分为署名、匿名、背景三种基本的采访模式。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决定你要采访什么样的人,与对方取得联系并解释你为什么要采访、采访的用途,让对方信服你直到愿意接受采访。在真正采访开始前,还需要做好采访准备,比如采访时间、采访时间段、采访内容的方式等等。采访中需要考虑记录方式,照顾采访者的反馈,及时保存采访内容。

3、整理信息,制作任务清单(要点列表或细节大纲)

现在你已经收集到足够多的素材,接下来就该考虑如何组织和使用这些信息,按照自己的写作思路归纳整理材料了。在书中作者列出了组织材料的4个步骤:

  • 列出作品的要点,或草拟作品的大纲。
  • 摊开所有关键点,依照初稿的开头、正文或结尾将它们分组。
  • 提醒自己,作品是写给谁看的,根据目标读者整理材料。
  • 找到各个部分的组织原则,常见的组织原则有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比较和对比等。

4、撰写初稿

我知道很多人有写作焦虑,希望一次就能把稿件写好,实际上,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是专注于内心的思路,把脑海中的感触写出来。

写初稿时,不用太在意写作风格,坚持先完成,后完善的原则。根据构建的写作列表填充内容,先把你写作的思路完成,再考虑修改完善的事。

正如劳拉· 布朗博士在《完全写作指南》中写到:“一旦开始写,就应该借着这股劲一直写,写得越多越好”。

5、如有需要,进行修改

《完全写作指南》还提到:“很少会出现特别完美的初稿,其罕见程度就像是在温哥华看到了晴天,或是在佛罗里达看到了北极熊。修改并不意味着你写得不好,它只是写作流程中的一个环节。无论你写的是什么,都应该留出时间来修改初稿”。

写完初稿后从头到尾读一遍,检查文章结构是否完整合理,问问自己,每一条陈述是否都有材料支持,文章内容是否合理。书中提到可以将文章放置一两天,以全新的视角和感受阅读初稿,或许能有新的感受或者发现新的问题。

6、递交作品

修改完善后,及时将写作内容提交给领导或导师,如果你在进行新媒体写作,及时将内容更新到各个平台上。书中讲解了出版作品的流程,如果你计划出版一本书,可以看看这部分内容。

7、酌情收集他人对作品的批评意见

每个人能发现的文章问题总是有限,通过收集别人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也是写作提升的关键一步。

以上就是非虚构写作的7个步骤,需要注意的是,这7个步骤相互独立,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熟悉的步骤入手,先把自己最顺手的部分完成了,再逐步完成其他步骤即可,完全没有必要拘泥于这些步骤,反而不利于扩展自己的写作思路。

突破障碍的8大方案

一本书讲透非虚构写作的所有技巧,帮你快速上手写作

写作障碍是指暂时或长期无法动笔写作,为了帮助我们克服写作障碍,如图所示作者在书中提到了8大方案:

  • 坚信写作能力可以培养;
  • 不必依赖对写作的紧迫感
  • 不必追求“一次性写好”
  • 先随性写,再慢慢补充
  • 创造属于自己的写作环境
  • 虚心接受读者的批评意见
  • 制定时间清单提醒写作
  • 不必每天坚持写作

总结这8条方案,作者是在鼓励我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案,依据自己的习惯不断调整,直到找到最佳的写作状态。

我非常喜欢作者提倡的自由创作方式,通过给自己设定一个截止时间,比如15分钟,自由地写下你大脑中与创作主题相关的想法、知识或感受。保持写作状态,直到截止时间,然后回头审视作品。在这种无拘无束的氛围里,记录在脑海中飘过的各种想法和思路,不要在意文字是否优美,逻辑是否通顺,你只要做一件事——把思想用文字写出来。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培养写作的体感,久而久之培养自己写作的习惯。

作者还提到制定写作时间清单,强迫自己找出时间写作。有段时间我在月度计划中写到“每天写作一小时”,但是每天上班回来忙完家务,实在没有精力写稿,导致月度计划一直没能执行。后来我调整习惯,把写作这件事放在早晨来做,有了空闲时间就开始写作,通过这样的调整,强迫自己每天上午就开始准备思路,早早就能完成写作计划,。

总结

《非虚构写作课》帮我们梳理了写作的基本步骤,还提出了8种解决写作障碍的方法,是非常实用的写作入门书,如果你想在非虚构写作领域深入发展,不妨研究研究这本书的套路,从作者提供的武功秘籍中,找到你所缺失的部分,帮助你快速提升写作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