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鬆《巖·印象》別解

「清寒氣骨帶冰雪,橫斜紋理含風漪」看到這幅作品,腦海裡湧現的是元代張之翰的這句《詹學士送簟》。


聶松《巖·印象》別解

巖·印象 105X68cm 紙本墨筆 2019


的確,一寸土,一方石,儘可窺大千世界,儘可感萬物呼吸。今天分享的這幅作品叫做《巖·印象》。自古以來,各代文人都傾心於那一方方堅石:“愛此一拳石,玲瓏出自然”、“唯是歲華流盡處,石頭城下水千痕”、“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聶松《巖·印象》別解

《巖·印象》局部之一


這幅畫中的岩石當然是抽象化的,它來自於藝術家高度藝術化的筆法,觀察、轉化再進一步抽象概括才將這蘊藏著靜謐的自然氣息的畫面呈現在你我眼前。所謂的“真趣淡然”可以從這幅作品中感受的到。

聶松《巖·印象》別解

《巖·印象》局部之二


畫者正是時刻葆有一顆敬仰天地、迴歸自然之心,方才可以用他的畫筆書寫出如此嚴謹中透著靈動的畫面。可以想象這些線條是經過他深思熟慮地推敲,筆墨的濃淡變化、落筆的輕重緩急、點染的流暢氣韻,細細品讀他的畫作,你會收穫一份來自心靈深處的感動。

聶松《巖·印象》別解

《巖·印象》局部之三


從自然肌理之美中找尋藝術肌理之美,站在畫作面前,你便會在視覺上感到一種來自岩石本身又超越岩石本身的質地之美。彷彿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渾然天成的質感讓人動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