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氧療,這些事項你都注意了嗎?

氧療是輔助治療多種疾病的重要方法。然而,氧療方法不當會引發氧中毒,因此氧療時應控制吸氧的濃度和時間,以及注意其他的一些事項。

氧中毒的防治

1 氧中毒的發生機制與臨床表現

吸入純氧或高濃度氧使PaO2過高引起氧自由基(free oxygen radicals)生成加快,超過抗氧化系統的清除能力,便出現細胞毒性作用,肺首當其衝,它接觸的PO2最高,所以損傷肺組織細胞最早、最明顯,包括肺毛細血管內膜和肺泡上皮的損傷,出現肺水腫、出血、透明膜形成,嚴重者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

氧中毒的類型主要有三種:①肺性氧中毒:臨床表現為氣道刺激感、胸骨後疼痛、咳嗽、呼吸困難等呼吸道症狀。②眼型氧中毒:表現為視網膜、視神經、角膜與晶體病變、視力下降等眼部症狀。③神經型氧中毒:因腦血管收縮痙攣導致神經損傷,嚴重者有抽搐、暈厥等症狀。

2 氧中毒的防治

預防氧中毒的發生乃是治療氧中毒的基礎。吸入氣體中氧濃度越高、吸入壓力越高或吸入時間越長,則發生氧中毒的概率越大。一般認為,在常壓下吸入氣氧濃度為25%~40%是安全的。FiO2在40%~60%的濃度可能引起氧中毒,這是因為吸入氧濃度(FiO2)60%~70%的氧安全使用時間只是24小時,如果FiO2>60%,則無疑發生了氧中毒。在這樣濃度的氧療不能超過48小時,最多不超過72小時。FiO2超過90%的氧療只能限於短時間內,在心肺復甦過程中不超過24小時。治療氧中毒時,根據不同類型的氧中毒給予適當的治療,包括全身支持療法、改善通氣、FiO2降低至可達到氧療效的最低水平或機械通氣治療等。

氧療中的注意事項

1 溼化的必要性

呼吸道內必須保持相對溼度在95%~100%,是黏液-纖毛正常活動的必要條件,此時氣體含水量在40mg/L以上。從壓縮氣筒中放出的氧氣極為乾燥,溼度大多低於4%,故在吸氧前進行溼化是很重要的。10mg/L是最低的可接受的溼度水平,只有不低於此溼度,才可減少呼吸道黏膜的損傷。溼化的裝置有氣泡溼化器(bubbler humidifier)、熱溼交換器(heat and moisture exchanger,HME)、加熱主流式溼化器(heated mainstream humidifiers)和霧化器等。其中氣泡式溼化器最常用於低流速(1.5~5L/min)給氧,常用溼化劑是蒸餾水,因為它是低滲液體,有通透細胞膜和進入細胞內的特點,不僅能溼化黏稠痰液,還可溼潤氣道內細胞。當然,根據不同病情,也可選用生理氯化鈉溶液或高滲鹽水等。

2 氧療監護

在氧療過程中需密切監護,檢測動脈血氣和脈搏血氧是最佳手段,最終目標值為PaO260mmHg,SpO290%。在休息狀態下,SaO2讀數和SpO2讀數相差2%以內。除了必要的監測以外,要注意觀察意識狀態、發紺程度、心率與呼吸等情況,預防發生CO2麻醉和氧中毒等情況。吸入高濃度氧的時間不宜超過24小時,以免發生氧中毒。

3 停止氧療的指標

除了臨床症狀明顯改善以外,PaO2>60mmHg(8.0kPa),PaCO2<50mmHg(6.67kPa)便可考慮停止氧療,先暫停供氧30分鐘,在呼吸空氣的情況下,PaO2>55mmHg(7.3kPa),SaO2>85%可以逐漸降低吸氧濃度,直至完全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