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害杨靖宇的叛徒,1984记者采访叛徒,谈话内容让人耿耿于怀

简介:杨靖宇,1905年生人,河南省确山县人(今驻马店市)。早年领导河南的农民协会,推翻了军阀统治,把革命火种散发到中原各地。“九一八”事变之后,杨靖宇开始领导东北地区的游击队抗日,与日军在冰天雪地中周旋数年。但是因为叛徒的出卖,最终导致英雄杨靖宇遇害。出卖杨靖宇的叛徒是谁?他们都作了哪些恶?都是什么下场?我们一起来看看。

杀害杨靖宇的叛徒,1984记者采访叛徒,谈话内容让人耿耿于怀

一:杨靖宇的抗日经历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某石、张某良都选择了不抵抗,以至于大好河山沦陷了。但是东北民众并没有就此放弃抵抗,在东北抗联的领导下,不断的抗击日伪军。国家没有忽视他们的存在,所以把原本八年抗战改为14年抗战,肯定了东北抗联的抗日功绩。

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联与日军作战约十万次,阵亡46万人,消灭日伪军十八万,牵制了近八十万的日军。而杨靖宇正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在东北地区长期与日军周旋,是当之无愧的抗日英雄。

杨靖宇最早于1932年就开始率领游击队抗日,并且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以红石砬子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1934年的时候正式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杨靖宇担任总指挥。随后在组建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的时候,杨靖宇兼任军长、政委,负责领导第一军抗日。

杀害杨靖宇的叛徒,1984记者采访叛徒,谈话内容让人耿耿于怀

东北人民革命第一军不断得袭击日本铁路、日伪军的警察局,以至于日伪军对东北革命军十分厌恶,把杨靖宇的部队列为社会治安之癌、把抗联的活动地区列为癌肿地带。

为了肃清东北抗联以及我军根据地,日军不断的对根据地进行了围剿。但是杨靖宇率领部队利用游击战的战术转战东北,不仅保全了有生力量,更是对日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这期间还拯救了一些中国劳工,使革命思想在东北很好的传播。

在日本侵略东北的时候,是谁一枪不放逃跑的,是谁长期领导游击队抗日的,老百姓看得十分清楚。而这深厚的民众基础是我军顺利解放东北的原因之一,杨靖宇英雄在东北的贡献有目共睹。

杀害杨靖宇的叛徒,1984记者采访叛徒,谈话内容让人耿耿于怀

但是由于日军不断的围剿,在抗联中也出现了一些打退堂鼓的战士,有的一些战士忍受不住这种东躲西藏的生活,所以选择了背叛。

二:害死杨靖宇的叛徒

第一个叛徒:程斌

程斌是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他可是杨靖宇的得力助手,但是在关键时刻他却背叛了杨靖宇。因为其革命意志不坚定,所以于1938年7月的时候他率领了115人投靠日军。

日军为了瓦解东北抗联军的革命意志,所以有意扶持他们,把这100多个人组成了“程斌挺进队”,让程斌当队长,用优待的方式鼓励更多的革命人士投敌。

程斌为了获得日本人的信任,开始打击东北抗联,他带领了挺进队摧毁了抗联的生命补给线-密营。这个密营就是秘密营地,里面都是抗联所需要的补给、物资。抗联军白天打游击战,晚上的时候回到密营补给,第二天满血复活继续抗日。但程斌的出卖导致东北抗联军失去了生命补给线,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地步。

杀害杨靖宇的叛徒,1984记者采访叛徒,谈话内容让人耿耿于怀

抗日战争结束后,程斌迅速枪杀几个日军俘虏,然后拿着人头混入华北野战军。但是在1951年的时候,程斌遇见了一个曾经叛逃日军的抗联干部,两个人为了戴罪立功争先恐后的举报对方。组织经过一番调查,确认了程斌的犯罪行为,于是枪毙了他。

第二个叛徒:张秀峰

张秀峰是杨靖宇的警卫排长,他在15岁的时候杨靖宇收养了他,并且把他抚养成人。但是他长大之后背叛了抗联,背叛了杨靖宇。

他的叛逃使杨靖宇的行踪暴露,而日军根据他的情报进一步缩小范围,开始围剿杨靖宇。他唯一一点良心就是没有亲自对杨靖宇下手,当时他带着警卫排全体叛变,而杨靖宇身边只有几个人,良心未泯的他选择离开,并没有拿杨靖宇的人头去邀功。

杀害杨靖宇的叛徒,1984记者采访叛徒,谈话内容让人耿耿于怀

但是这并不能代表他是个好人,他拿着9960块大洋(抗联军费)投敌,使抗联损失了一大笔军费,而且还间接害死了杨靖宇。

遗憾的是他在日后并没有得到审判,由于已过追诉期、证据不足等原因,没被枪毙。

第三个叛徒:赵廷喜

杨靖宇被围剿的时候遇见了赵廷喜,当时杨靖宇缺少食物,所以请求赵廷喜帮他买一些食物。

赵廷喜:你为什么不投降?伪满洲国对投降的联军是不杀头的。

杨靖宇:老乡,我们中国人要都投降了,那还有中国吗?

赵廷喜没能说服杨靖宇,所以离开了,临走前答应给杨靖宇弄一些吃的。杨靖宇以为遇到了坚持抗日的热心老百姓,没想到这位“热心老百姓”就是伪军排长,把杨靖宇的藏身地点汇报给了日本人。

杀害杨靖宇的叛徒,1984记者采访叛徒,谈话内容让人耿耿于怀

因为有赵廷喜的情报,日伪军很快就包围了杨靖宇,并且将其杀害。1946年,我军解放了蒙江县,在当地成立了人民政府,并且抓捕了赵廷喜。为了祭奠杨靖宇英雄的在天之灵,人民政府在杨靖宇的坟前把赵廷喜枪毙了。

第四个叛徒:张奚若

张奚若是一名机枪射击手,原本跟着程斌叛逃到日军,后续还和自己的兄弟白万仁、王佐华组成了一个战斗小队,其中张奚若担任主机枪手,白万仁担任副射手,王佐华担任弹药手。

最开始杨靖宇的死因是自杀,当时有一个村民叫蔺长贵,他把道听途说的内容编成亲眼所见,并且还告诉了记者,以至于一度流传杨靖宇是自杀的。

但是日本战败后,越来越多的资料开始被披露,《满洲国治安小史》(满洲国就是伪满洲国)、《阵中日志》(关东宪兵队的作战日志)都披露杨靖宇是被击毙的,只不过由于不是日军击毙的,所以就没有大肆宣传。

当时日军把张奚若和白万仁等人组成了一个挺进队。在劝降无效后,日军下令开枪,而张奚若亲手扣动扳机。枪声响起,杨靖宇应声倒地,一代抗日名将,就此长眠于此。

杀害杨靖宇的叛徒,1984记者采访叛徒,谈话内容让人耿耿于怀


但是由于书中没有写明是谁枪毙的杨靖宇,所以追责就变得困难重重。建国后,王佐华和白万仁相继被捕,在立功赎罪的活动中他们两人揭露了张奚若。

但是因为证据不足、已过追诉期等复杂因素,张奚若只蹲了两年牢,并没有被枪毙。1984年,吉林日报采访张奚若,面对记者的采访张奚若表示自己从来都没加入过抗联,也从来没有枪毙杨靖宇。

记者当时提供了他和抗联其他叛徒的合照,面对照片上中的张奚若,他坚称这不是他。由于他没有得到审判,而且在日后也没有悔过,对杨靖宇的死没有一丝忏悔之心,很多抗联老战士耿耿于怀。

看到他的采访后更加愤怒,曾任杨靖宇警卫员的黄生发力主送张奚若上法庭,但是因为证据不足、已过追诉期等原因,导致事情不了了之。没能让凶手得到审判,对此老战士终生耿耿于怀。

而王佐华终身打光棍,到头来也死在了监狱之中;白万仁同样终身打光棍,只不过没有死在监狱里,在晚年的时候被释放,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过悲惨生活。

为了纪念杨靖宇英雄,人民政府把蒙江县改为靖宇县,至今都在致敬杨靖宇的抗日精神。而且还在杨靖宇的老家(驻马店)建立了一座纪念馆,供后人瞻仰杨靖宇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