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交代太子重用此人,但他自己卻不用

只要是人才,在任何時代、任何時候都可用,並沒有此時不能用而彼時能大用之說。唯一能說得通的是,太祖行事,殺伐決斷,雷厲風行,而方孝孺是實實在在的儒家子弟,講究以仁治天下,是一位比較死板的真書生,可能在有些事情上還不知變通,與太祖的理念不同,這樣的人雖有才,但在國初天下方定之際,卻是不合適的。

方孝孺號遜志,從此名號中亦能窺得一二。何為遜?退避、退讓也,大有遠離志向,不再追求功名之意。那麼這位不想考科舉的書生,果然致仕無望了嗎?

朱元璋交代太子重用此人,但他自己卻不用

十年後,也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再次被舉薦,此番太祖雖也沒讓他當官,卻給了份差事——漢中教授,給眾生員授課,倒也是人盡其才了。

及至建文元年,許是建文帝受其父朱標影響,調方孝孺作翰林侍講,次年,又擢為侍講學士。凡有要事,建文帝必尋方孝孺商量。方孝孺這才真正走到了權力中心,踏上了政治舞臺。

毫無疑問,方孝孺對建文帝是心存感激的。何謂知遇之恩,建文帝給予方孝孺的便是。後來,方孝孺“殺身以成仁”,算是對建文帝湧泉相報了。

朱元璋交代太子重用此人,但他自己卻不用

靖難之役中,方孝孺發揮了巨大作用,建文帝對方孝孺幾乎言聽計從。不過,抵禦朱棣叛亂的這一年,足以證明太祖的眼光是毒辣的,他沒看錯人。方孝孺有才,但只是文才,而少謀略,不妨來舉個例子。

建文三年五月,叔侄間正展開拉鋸戰,方孝孺看到朱棣二子性格迥然不同,世子朱高熾性仁厚,而朱高煦則多謀,便想了一計謀,對建文帝道:“燕賊朱棣有二子,朱高煦狡黠多謀而受到朱棣寵愛,朱高熾世子之位岌岌可危,不妨施以離間計,教他們內部混亂。”

朱元璋交代太子重用此人,但他自己卻不用

建文帝覺得可行,遂起草書信,差錦衣衛千戶張安攜書前往燕世子朱高熾府邸,意圖使燕軍內亂,從而反擊朱棣。

那麼此計好還是不好呢?不好,十分的不好。

但凡有些腦子的人都能想明白,朱棣的奪位行為何其危險也,那是造反啊,是不成功便成仁的事,是時起兵沒幾個月,大夥兒的腦袋還別在褲腰帶上,連性命都難保,世子之位重要嗎?

方孝孺顯然是史書看多了,將太平盛世時宮裡爭權奪位的那一套照搬到了戰時。朱高熾收到那封信,連拆都不曾拆開,便將張安及書信一併交給了朱棣,方孝孺之計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