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講到清朝歷史,人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讓中華兒女不願提及。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深入去分析瞭解一下,在那段屈辱史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深層次的原因,為何已經堅持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會在清朝變得那樣脆弱?

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從清朝康乾盛世頂峰時的一件英國使者訪華事件說起,在英國使者訪華之後,其實乾隆已經感受到英國的科技力量,但是他依舊不願意做出改變,即使和珅冒死提出建議,乾隆依舊視而不見,繼續閉關鎖國,導致後來英國武力入侵清朝。為何乾隆會那樣做呢?我想以下3點也許會給出你答案。

英國使者訪華

1793年,英國在經過工業革命之後,逐漸成為世界強國,此時英國對遠在東方的天朝上國大清朝十分感興趣,希望能夠與清朝達成合作,在清朝地盤上開展自己生意,並且希望清朝能夠少收一點關稅,畢竟當時清朝對外國收的關稅實在太高,讓英國人望而生畏。

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鑑於對清朝的好奇以及想要尋求合作,英國經過再三思考,找到馬戛爾尼,讓其擔任出使團的團長,帶領一群人,準備好諸如天體運行儀、地球儀、槍支彈藥以及110門大炮的艦艇模型等前往清朝,希望自己的誠意能夠打動乾隆皇帝。

他們此次出行,還打著一個給乾隆補過八十大壽的招牌,儘管當時乾隆已經過了八十大壽,可是英國使者總得找個理由,要不然擔心清朝根本不讓他們進來。

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經過長途跋涉之後,馬戛爾尼等英國使者終於抵達清朝疆域,在見乾隆之前,他們一路發現很多問題,比如清朝的生活水平以及科技發展都比較落後,還有官員對待百姓過分殘忍,當時因為船上看糧食的官員一時疏忽,導致英國使者的糧食發黴,官員們不分青紅皂白就對負責看管糧食的人一頓暴打,看得英國使者覺得清朝不講人權。

此外在指引英國使者去天津港口的過程中,清朝根本沒有一個懂得航海技術的人,讓英國使者發現清朝其實航海技術很差。這些暴露的問題,在英國使者眼裡,似乎已經可以看到大清朝的很多致命弱點,可是乾隆根本不知道。

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乾隆覺得自己是天朝上國,在英國使者運輸禮物的船隻上,乾隆早已命令人寫上“英國使者朝貢”的字樣,意思就是覺得英國就是一個小國家,必須帶著禮物朝貢巴結清朝。

這些事情讓馬戛爾尼等人感覺不舒服,可也無能為力,他們不敢說什麼,畢竟在清朝乾隆的地盤上,他們只能忍著,後來乾隆還要求馬戛爾尼等人行跪拜之禮,因此與英國使者產生意見分歧,經過多次交涉,最後才答應英國使者單膝下跪,但也因此導致乾隆內心十分不悅。

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等到見到英國使者之後,馬戛爾尼熱心帶著乾隆欣賞他們準備的高科技禮物,可是乾隆不關心地球儀是做什麼用的,只關心這東西是不是用水晶做的,結果馬戛爾尼回答不是水晶,乾隆便覺得實在廉價沒意思。當時乾隆只是在110門大炮的艦艇模型面前觀望很久,並且問了馬戛爾尼很多問題,可最後乾隆總結的是這東西沒啥價值。

這些傲慢的行為,讓英國使者很是納悶,說到與清朝合作,乾隆更是直言想都別想,英國使者對這種狂妄自大的行為感覺十分不解,明明國家已經落後成這個樣子,還不願意改變,英國使者搞不懂乾隆心裡想些什麼。

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眼看與乾隆商量是沒戲了,英國使者輾轉找到和珅,藉助幫和珅治療花柳病的機會,順便表達自己國家的希望,和珅算是一個比較有遠見且聰明之人,聽完英國使者的一番肺腑之言後,和珅感覺得到英國當時的先進,於是打算冒死給乾隆提點意見。

乾隆聽到和珅的意見之後,火冒三丈,差點直接把和珅殺掉,嚇得和珅從此之後再也不敢提這件事。等到英國使者離開之後,乾隆命令海關加強防範,尤其要對英國人加強防範。

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可惜他的閉關鎖國政策,最終還是被英國人的鴉片侵蝕,英國人用武力入侵清朝,導致中華歷史上出現了100多年的屈辱歷史,讓人想起來總會覺得悲哀失落而憤怒。在看完這些歷史之後,我們不覺間總是好奇,為何乾隆明明已經意識到英國人的厲害之處,還不願意改變一些什麼,或者與英國人合作呢?

乾隆不願意改變的3個原因

也許單純從發展的角度而言,我們很難清除乾隆為何會做出那樣的決定,可是結合中國古代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進程來看,我們就會發現,當時乾隆不願意改變的主要原因就是以下3個:

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第一個原因就是擔心封建王朝的愚民政策出現改變,會被人們識破。我們結合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歷史來看,幾乎對待民眾採用的都是一種愚民政策,從最開始的“君權神授”到後來的“忠孝仁義”,強調的都是一種皇權至上的思想,目的就是為了促使民眾能夠無理由無條件順從皇帝。

皇帝十分擔心這種順從的局面會發生改變,一旦與英國的先進科技和思想接軌之後,自然清朝的人們思想就會發生改變,會逐漸明白封建王朝的愚民政策,從而不再願意盲目順從皇帝統治,一旦出現這樣的局面,也就預示著皇帝要下臺了,對於乾隆而言,當然不希望自己的大清江山在自己手中丟掉,所以即使犧牲國家利益,也不能斷了愛新覺羅的江山。

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第二個原因是乾隆領略到了英國人武器的先進性以及殺傷力,從而更加擔心害怕。作為年齡已經八十多的乾隆而言,自己的生命安全比一個國家的利益還要重要,他最擔心的就是有刺客刺殺或者民眾鬧事,自己難以治理國家。

當他見到英國的槍支彈藥之後,他發現這些東西可以在百步之外將人殺掉,要是這些東西大量進入清朝領土,那以後別人想要刺殺自己,不是方便了很多?即使不是刺殺自己,有那些危險武器的侵入,也會促使社會逐漸變得不和諧,對於統治者而言,這是最不願意看到的。

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第三個原因就是乾隆擔心經濟形勢發生改變,害怕國家會出現資本主義。封建王朝一直以來基本都是以小農經濟為主,自給自足,在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還要為封建王朝上稅,這種經濟模式,雖然不會讓人們餓死,但是也很難富裕起來,對於國家的統治者而言,比較有利於控制主導經濟發展。

要是英國的經濟思想侵入進來,很多中國商人可能會因為這些貿易紅利逐漸富裕起來,甚至可能出現很多和珅那樣富可敵國的人物,一旦這樣的局面產生,乾隆作為國家統治者,對今後經濟的發展模式以及趨勢會很難控制。經濟出現問題,國家統治也很容易出現問題,乾隆自然不願意冒此危險。

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綜上所述,其實在面對英國使者的訪華之事,乾隆內心還是有所觸動,但是因為自身利益以及皇權的維護,乾隆最終選擇放棄國家利益,維護自身利益,因此導致後來清朝的屈辱歷史。

​結語

任何時代都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只有在變化中追求穩定,才會促使一切變得更加穩定,要是我們試圖矇騙自己,盲目自大,不願意接受先進科技以及思想,最後的結果往往總是悲哀的,這就是歷史教訓,也是歷史輪迴中的一個規律。

和珅在英國使者訪華後冒死提建議,為何乾隆視而不見?3點告訴你

乾隆因為3個原因繼續閉關鎖國,導致清朝最後遭受屈辱,這一切看似偶然,實際上卻是2000多年封建王朝累積的必然結果,倘若不願意改變,又何談發展呢?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