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雲詩話 | 旋開紫鳳玉嬌叢

淞雲詩話

淞雲詩話 | 旋開紫鳳玉嬌叢

最謝陽春錦繡手,旋開紫鳳玉嬌叢。

這裡,

既有彼岸的寧靜與喜悅,

亦有此岸的無奈與悲傷。

請聽淞雲詩話:《啟窗猶待鳳凰鳴》


《七律·詠花》

詩作者:淞雲


鬧市幽居一徑通,

瑤芳綻處景無窮。

階前宿草尤含露,

枝上瓊苞正倚風。

最謝陽春錦繡手,

旋開紫鳳玉嬌叢。

此間相憶無離恨,

已是和曦三月中。


注:

景:讀“影”,取“陽光”之意。

很多時候,花也在等待欣賞她的知己。你若懂得,她必歡顏,自會於你心靈的國度裡完成一場繁花的視覺盛宴。

眼中有花,靈魂散香。淞雲身處繁華鬧市,心卻在某個安靜的角落幽居,其隱匿於世,難道只為享受一種別樣的孤獨嗎?

眾花凋落的暮春時節,詩人有幸目睹了牡丹花的綻放,並將其思想和情感從美學角度潛入到對自然的熱愛之中,自是少了弘一大師李叔同的“我行花未開”的遺憾。簡短的詩行韻律間,洋溢著一種靜氣與意趣,正如其所言:鬧市幽居一徑通,瑤芳綻處景無窮。

開篇,淞雲就以一種親切的筆觸、恬淡的文字,舒緩的節奏,讓讀者靠近自然,進而去感受之。詩人筆下的牡丹,年年打新蕾開新花,在其文字裡演繹著生命的傳奇和感悟,只要我們細細品味,便會對這個世界,愛得越來越深。

階前宿草尤含露,枝上瓊苞正倚風。此刻的淞雲更像是一位內斂的畫家,幾筆素描就清晰地勾勒出了眼前春日景物的輪廓,詩人的情愫與花草的生命之間,有著完美的契合。此句對階前宿草的具體描摹,是為了更好突出瓊苞正倚風的神態,烘托、對比手法的運用,甚是自然。


淞雲詩話 | 旋開紫鳳玉嬌叢

“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群花”,司馬光只是很直觀的將競放的群花,比以為錦繡,同時又把花的形象繡進了織錦中。相比而言,淞雲的“最謝陽春錦繡手”,更是新奇,巧用了比喻和擬人,把不可捉摸的春風喻成錦繡手,化無形為有形,傳神地引出了“旋開紫鳳玉嬌叢”的花開盛景,讓讀者充分感受到了春姑娘的巧奪天工。一個“旋”字,更是勝卻萬語千言,這一點睛之筆,把牡丹競放的味道寫足了。繪畫的最高要求,最高境界在於“傳神”,作詩亦如然。

淞雲借紫鳳來比擬尊貴的“萬花之王”,可謂清奇也,一種入世不俗的品格深藏其中。據《牡丹史》中記載:牡丹有“嬌容三變”之說:“初綻紫色,及開桃紅,經日漸至梅紅,至落乃更深紅”。紫鳳,是傳說中的神鳥,是人們心中的瑞鳥。如謝朓的“紫鳳來參差,玄鶴起凌亂”, 杜甫的“天吳及紫鳳,顛倒在裋褐”,李商隱 《碧城》詩之二中也有:“紫鳳放嬌銜楚珮,赤鱗犯舞撥湘絃”。

淞雲筆下的花即是鳳,鳳即是花,鳳翼、花光渾融一片,給花抹上了夢幻的色彩,罩上了奇遇的面紗,花與詩人淞雲更是有著一種“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的相通,達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

淞雲詩話 | 旋開紫鳳玉嬌叢

鳳凰在古時亦多指有德之人。淞雲崇拜的孔子,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尊為“鳳”的人。“鳳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諧觀念的產物,不僅表示自然景物之“和”,也表示人類社會之“和”,鳳凰的“五色”被看成是維繫社會和諧安定的“德、義、禮、仁、信”五條倫理的象徵,所以自會引發詩人“此間相憶無離恨,已是和曦三月中”的欣然感悟,表達了其對春天的熱愛,對自然的由衷讚美。

其實大多時節,塵世中的我們甘願將心中的情愫寄寓於花草,託付給紙硯,深知萬物有情有靈,會遵使命。也許,淞雲和牡丹有著與生俱來的緣分,對她的情有獨鍾,每每於詩行中釋然,無限靈思,落筆行雲。

之前,我是深愛著惲南田工筆畫中的牡丹,富麗工巧、清新脫俗,達到了“取神得形,以線立形,以形達意”的完美統一。曾幾何時,從詩經裡走來的牡丹,竟是我夢中雍容華貴的皇后,雲錦霓裳,傾倒萬花盡折腰。楊貴妃愛牡丹,可與其相媲美,慈禧愛牡丹,將其定為了國花。李商隱賞牡丹入情處,更是欲寄一枝給巫山神女。如今當我悄立於淞雲詩中看牡丹,遠勝於看紅塵的萬千風景,可謂是“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此刻,我正端坐於和暖的陽光下,低眉書寫有關牡丹的詩話。仰頭,但識得人同花喜,花比人嬌的深情相伴與自在隨緣了。


淞雲詩話 | 旋開紫鳳玉嬌叢


作者小簡

詩作者:淞雲 詩人,詞人,擅長經學,書畫,文字學。其人豁達平和,如高空的朗月般照人。


詩話 : 詩話作者 馬小琴,筆名,文瀾,擅詩詞,陝西米脂人。


注: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