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雲诗话 | 旋开紫凤玉娇丛

淞雲诗话

淞雲诗话 | 旋开紫凤玉娇丛

最谢阳春锦绣手,旋开紫凤玉娇丛。

这里,

既有彼岸的宁静与喜悦,

亦有此岸的无奈与悲伤。

请听淞雲诗话:《启窗犹待凤凰鸣》


《七律·咏花》

诗作者:淞雲


闹市幽居一径通,

瑶芳绽处景无穷。

阶前宿草尤含露,

枝上琼苞正倚风。

最谢阳春锦绣手,

旋开紫凤玉娇丛。

此间相忆无离恨,

已是和曦三月中。


注:

景:读“影”,取“阳光”之意。

很多时候,花也在等待欣赏她的知己。你若懂得,她必欢颜,自会于你心灵的国度里完成一场繁花的视觉盛宴。

眼中有花,灵魂散香。淞雲身处繁华闹市,心却在某个安静的角落幽居,其隐匿于世,难道只为享受一种别样的孤独吗?

众花凋落的暮春时节,诗人有幸目睹了牡丹花的绽放,并将其思想和情感从美学角度潜入到对自然的热爱之中,自是少了弘一大师李叔同的“我行花未开”的遗憾。简短的诗行韵律间,洋溢着一种静气与意趣,正如其所言:闹市幽居一径通,瑶芳绽处景无穷。

开篇,淞雲就以一种亲切的笔触、恬淡的文字,舒缓的节奏,让读者靠近自然,进而去感受之。诗人笔下的牡丹,年年打新蕾开新花,在其文字里演绎着生命的传奇和感悟,只要我们细细品味,便会对这个世界,爱得越来越深。

阶前宿草尤含露,枝上琼苞正倚风。此刻的淞雲更像是一位内敛的画家,几笔素描就清晰地勾勒出了眼前春日景物的轮廓,诗人的情愫与花草的生命之间,有着完美的契合。此句对阶前宿草的具体描摹,是为了更好突出琼苞正倚风的神态,烘托、对比手法的运用,甚是自然。


淞雲诗话 | 旋开紫凤玉娇丛

“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司马光只是很直观的将竞放的群花,比以为锦绣,同时又把花的形象绣进了织锦中。相比而言,淞雲的“最谢阳春锦绣手”,更是新奇,巧用了比喻和拟人,把不可捉摸的春风喻成锦绣手,化无形为有形,传神地引出了“旋开紫凤玉娇丛”的花开盛景,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一个“旋”字,更是胜却万语千言,这一点睛之笔,把牡丹竞放的味道写足了。绘画的最高要求,最高境界在于“传神”,作诗亦如然。

淞雲借紫凤来比拟尊贵的“万花之王”,可谓清奇也,一种入世不俗的品格深藏其中。据《牡丹史》中记载:牡丹有“娇容三变”之说:“初绽紫色,及开桃红,经日渐至梅红,至落乃更深红”。紫凤,是传说中的神鸟,是人们心中的瑞鸟。如谢朓的“紫凤来参差,玄鹤起凌乱”, 杜甫的“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李商隐 《碧城》诗之二中也有:“紫凤放娇衔楚珮,赤鳞犯舞拨湘絃”。

淞雲笔下的花即是凤,凤即是花,凤翼、花光浑融一片,给花抹上了梦幻的色彩,罩上了奇遇的面纱,花与诗人淞雲更是有着一种“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的相通,达到了意境上的神化和形象化。

淞雲诗话 | 旋开紫凤玉娇丛

凤凰在古时亦多指有德之人。淞雲崇拜的孔子,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为“凤”的人。“凤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不仅表示自然景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的“五色”被看成是维系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所以自会引发诗人“此间相忆无离恨,已是和曦三月中”的欣然感悟,表达了其对春天的热爱,对自然的由衷赞美。

其实大多时节,尘世中的我们甘愿将心中的情愫寄寓于花草,托付给纸砚,深知万物有情有灵,会遵使命。也许,淞雲和牡丹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对她的情有独钟,每每于诗行中释然,无限灵思,落笔行云。

之前,我是深爱着恽南田工笔画中的牡丹,富丽工巧、清新脱俗,达到了“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的完美统一。曾几何时,从诗经里走来的牡丹,竟是我梦中雍容华贵的皇后,云锦霓裳,倾倒万花尽折腰。杨贵妃爱牡丹,可与其相媲美,慈禧爱牡丹,将其定为了国花。李商隐赏牡丹入情处,更是欲寄一枝给巫山神女。如今当我悄立于淞雲诗中看牡丹,远胜于看红尘的万千风景,可谓是“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此刻,我正端坐于和暖的阳光下,低眉书写有关牡丹的诗话。仰头,但识得人同花喜,花比人娇的深情相伴与自在随缘了。


淞雲诗话 | 旋开紫凤玉娇丛


作者小简

诗作者:淞雲 诗人,词人,擅长经学,书画,文字学。其人豁达平和,如高空的朗月般照人。


诗话 : 诗话作者 马小琴,笔名,文澜,擅诗词,陕西米脂人。


注: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