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負油價”意味著啥?國內油價會下調嗎?

國際原油“負油價”意味著啥?國內油價會下調嗎?

2020年,真的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世界做不到,一覺醒來,我們又見證了歷史。

國際油價徹底崩盤了,從10美元到5美元,再到突破認知的0美元,油價如自由落體般下滑,最終定格在了每桶-37.63美元。

我們每個人就這麼有幸地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負油價的見證者。

那麼我們該怎麼理解“負油價”呢?是否意味著以後去加油,不僅免費,加油站還得倒貼錢呢?

原油太多,沒地兒放了

首先大家不要誤會,我們通常所說的國際油價,指的是期貨價格,而不是現貨價格,如果你天真到加完一車汽油,還硬要加油站倒貼你幾千塊錢,那十之八九會被痛捶一頓,送到精神病院隔離。

言歸正傳,要理解“負油價”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從當前國際原油的供需形勢說起。

也許有人會問,歐佩克不是和俄羅斯達成大規模的減產協議了嗎?供給下降,油價不是應該上漲才對?對此小編只能說一句,離開需求談供給就是“耍流氓”。

原本這輪油價的暴跌就是由需求端引發的。試想下以下場景:疫情之下全球幾乎陷入停擺,航空公司的飛機都停在機場裡,最愛出門的老美都宅在家裡吃漢堡薯條,石油的需求幾乎都沒有了,你供給降再低又如何?

需求這邊是石油幾乎用不出去,而供給那邊,產油國再怎麼減產也有限度(總不能停產吧,純粹為了經濟性而關井停產是有風險的),於是,原油的存儲和運輸就成了大問題。

數據最能說明一切,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統計,上上週美國原油庫存環比增加1900多萬桶,連續兩週創紀錄增長且連續12周增加。這些數字意味著,貿易商很快就沒有足夠空間來儲存原油了。

此外,作為內陸重要產油區的庫欣地區,因疫情引發了基礎設施和交通物流不暢等問題,原油很難外輸或儲存,原油庫容很可能在3周內填滿。

同樣的道理,由於沒有市場,又缺乏儲存地方,按照媒體估計,在英國每天至少近3萬噸優質鮮啤被倒進地溝;在美國奶農每天至少要倒掉14噸牛奶……

但是鮮啤、牛奶還能倒掉,石油你敢隨便倒倒試試?難道真的要“富得流油”?

所以在儲罐庫容不夠、存儲成本過高的情況下,石油從“真香”變成了“燙手山芋”,所謂的“負油價”,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將油運送到煉油廠或存儲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石油本身的價值。

“無路可走”的原油多頭

瞭解完這些背景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凌晨國際油價的暴跌。

需要強調的是,暴跌的是WTI5月合約,即美原油的主力合約。稍微瞭解的都知道,期貨與股票不同,到期是要交割的,沒辦法一直持有,而4月21日正是WTI5月合約交易的最後期限。

這就意味著擺在仍持有WTI5月合約的大多頭面前的路只有三條:

第一條,移倉至6月。但是這一次,WTI 5月合約和6月合約的價差一度達到60美元,意味著期貨合約從一個月滾動到下一個月,投資者若要保持相同的頭寸,成本暴增;

第二條,進入交割。一手就是四萬加侖的石油實物給你,往哪裡放?儲藏費都要虧死;

於是路只剩最後一條,拼命賣,不管價格,白送,倒貼 ,怎麼都要把倉位平掉。

問題到此還未結束,擺在交易者面前的是,目前的6月主力合約將會在5月19日到期,如果屆時原油市場仍沒有太大起色,持有該合約的交易者又將再度面臨“高成本移倉”和“實物交割”二選一的困境,那將是一次多米諾骨牌式的崩盤。

國內油價會不會受影響?

最後就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了,國際油價都跌成負數了,國內油價會下降嗎?很不幸,答案是“不會”!

按照《石油價格管理辦法》,本輪週期國內成品油價格掛靠的國際原油均價低於40美元/桶的“地板價”,國內油價將不作調整,這也是連續第二次不調整。

未調整部分將按照規定,全額上繳中央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

回顧以往,在2016年的國際油價下跌中,國內成品油調價曾因“地板價”機制出現“六連停”。

所以所謂加油免費加油站還倒貼錢這種事,我們還是調侃調侃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