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伦设计“骗”李白

各位看官,今天给大家讲一个叫汪伦的人如何设计“骗”李白的故事。

坐在拐角的那位看官问得好,汪伦和李白乃是一对好哥们,怎么会设下计谋骗好友呢?看官稍安勿躁,容我慢慢讲给你们听。

唐朝时候,安徽宣城有个泾县的小山坳里住着一户人家,这户人家虽算不上地主,却也家资殷实,用现在话说,百儿八十万绰绰有余。

这户人家有个二八后生,生得眉清目秀,鼻直口方。他自幼饱读诗书,是方圆百里出名的秀才。什么是秀才?我套用现在话说算是个文艺青年吧。

汪伦是个书痴,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自小就梦想着将来能当个作家、诗人啥的。可那个时候不像现在,公众号随便用,微信可秒杀,最简单的也能上个“壹事亦人”混个脸熟啥的。

那时候不行呀,即便你写的文章字字珠玑,篇篇锦绣,也没有地方发表,顶多抄在绢或者纸上,亲朋好友聚会时拿出来吟哦一番罢了。

大凡搞艺术(包括文学爱好者)都会有心中偶像,汪伦当然也不例外。他心中的偶像不是别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诗仙李白。

汪伦那时候只算是个文艺小青年,名不见经传。这样的身份如何能够见到李白?可汪伦呢?偏偏就要见一见李白。他发下狠来,哪怕花掉万贯家财,也要拜见李白这个心中的偶像。

有了这个念头,汪伦就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了。他苦思冥想也找不出能见到李白的理由,一连半个多月,把白白净净的秀才汪伦先生折磨得瘦掉了十多斤。

这一日早晨,汪伦慢慢踱出屋来,惊异地发现,自己连同所住的房屋都笼罩在雾霭之中。那时正是春雨刚过,青山如黛,薄雾在山谷间翻腾,如波似涛;朝霞透过云层,将万物染透,恰如仙境一般。

汪伦似有所悟,又见屋后那株桃树早已花开满树,娇艳欲滴。那花骨朵儿千般妩媚,万般温柔。

转过身来,汪伦瞥见山脚下有一酒店,旗幡在霞光里迎风招展。那酒店更是青砖绿瓦,实在是饮酒作诗的好去处。

汪伦手捋胡须微微点头,心中便有了主意。看官说了,汪伦年纪轻轻,哪来胡子可捋?这个小老儿不必解释,还是回家百度一下便知。

汪伦有了计策,回转身去,三步并作两步径直来到书房,令小书童备好笔墨,龙飞凤舞起来,很快便修书一封,然后用蜡封好,交给下人,令其快马加鞭,直奔长安城而去。汪伦当即下令家人准备上好酒菜,迎接尊客不提。

且说长安城内,诗仙李白正为春游郁闷。他看着高高的城墙不住地叹息,愁眉难展间,忽见下人飞奔来报,将一封书信跪递李白。

李白打开书信,但见蝇头小楷如行云,似流水,好生潇洒,且文采飞扬,情真意切。李白看罢,仰天大笑三声,便急令家人速速备马,带足盘缠,在送信人快马指引下跃马扬鞭而去。

两日过后,汪伦立在院内,手遮凉棚向远处张望,心中正在默念,客人便到了。汪伦见客人下马,立刻俯身跪拜。客人脸上似有不爽,却仅在一瞬间便换上了笑容。

你道来客何人?为何面露不爽?

书中暗表,汪伦对李白爱好了如指掌,所以在信中说:

尊敬的李老师:

我打小就非常崇拜您,做梦都想见到您!现在春天了,我家十里桃花都开了,朵朵桃花映在潭里,美不胜收;万家酒店美酒飘香。您何不来此饮美酒,赏桃花呢?

李白是花痴、酒痴,无酒难成诗,无花诗无骨。看罢汪伦书信自然喜不自禁,急匆匆赶来。谁知映入眼帘的却只有一棵桃树、一个酒幡。哪里来的十里桃花?又哪里来的万家酒铺?

汪伦见偶像面露不快,赶紧解释:我说的十里桃花是地名,桃花潭也就是我家门前的一个池塘;万家酒铺也并非一万家酒铺,而是这家酒铺的主人姓万。

汪伦先生一再强调,自己绝对没有欺骗老师的意思。我只是太想见到老师您了。不过您大可放心,这酒都是我家酿造的好酒;这桃花虽只一棵,但三年过后您再来时,一定会看到漫山遍野的桃花,还有您饮不尽的自酿美酒。

汪伦这么一解释,倒把李白逗乐了。他猛夸了自己的粉丝一把,然后欣然坐下饮酒吟诗。

三年后的春天,李白接受汪伦邀请,再次来到汪伦家,老远就见桃之夭夭,花之妖妖,香气入腑,荡气回肠。


汪伦设计“骗”李白

李白高兴得不得了,美得了不得。他和汪伦日日赏花饮酒作诗,一连住到桃花谢了方才恋恋不舍地洒泪而别。

李白与汪伦道别时,特赋诗一首赠与汪伦,这就是赫赫有名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设计“骗”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